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090字。

  2025年初中毕业生统练二
  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总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所有答案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或草稿纸上作答无效。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4.答题时,请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题区域内答题。
  第一部分(1-2题12分)
  学校开展“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校园文化活动,请你参与。
  1. 学校公众号准备推送一篇介绍端午节的文章,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粽香袅袅,艾草摇曳,又是一年端午至。在我国的传统节日中,端午节有着独特的(mèi lì),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情感。
  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飞龙在天”吉日祭祀龙祖、祈福辟邪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这天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又增添了纪念屈原的内涵。屈原忧国忧民的情怀,让端午节成为了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之一。
  端午节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一项都  甲  (包含/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寓意。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要活动,众多船只披红挂绿,船头扎着龙头,一声令下,桨手们齐心协力,击鼓声、呐喊声(xiǎng chè yún xiāo),仿佛在追寻着屈原的足迹,  乙  (传承/传递)着团结奋进的精神。吃粽子更是端午的标志性习俗,糯米包裹着红枣、红豆、咸肉等馅料,用粽叶包裹成三角形,放入锅中蒸煮。那香甜的味道,不仅是节日的美味,而是对屈原的缅怀。此外,挂艾草和菖蒲、戴香囊、饮雄黄酒等习俗,也都寄托着人们驱邪避灾、祈求健康的美好愿望。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像一条纽带,连接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让我们一起感受端午的韵味,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古老的节日在新时代绽放出新的光彩。愿我们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让端午的精神永远流淌在我们的血脉之中。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mèi lì)________        ②(xiǎng chè yún xiāo)________
  (2)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辟邪(bì)    祈求(qǐ)    血脉(xiě)
  B. 辟邪(bì)    祈求(qí)    血脉(xuè)
  C. 辟邪(pì)    祈求(qǐ)    血脉(xuè)
  D. 辟邪(pì)    祈求(qí)    血脉(xiě)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
  甲________    乙________
  (4)文段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有问题,请写出修改意见。
  (5)文段中提到的“挂艾草和菖蒲”“戴香囊”等习俗,都与“驱邪避灾”相关。请结合其他传统节日,再列举一个类似习俗。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魅力,mèi lì,很能吸引人 力量。
  响彻云霄,xiǎng chè yún xiāo,响声直达极高的天空。形容声音非常响亮。
  【小问2详解】
  2.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不同书法字体能展现其多元文化内涵。依据资料卡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语句与书法字体搭配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
  ②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李隆基《端午》)
  ③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边贡《午日观竞渡》)
  资料卡
  楷书:字体方正,笔画规整,庄重大气,适合表现严肃庄重的情感。
  隶书:字形宽扁,横画舒展,“蚕头燕尾”充满古朴典雅的韵味。
  行书:笔画流畅自然,笔意连贯,灵动洒脱,善于表现生动活泼 场景或细腻情感。
  A. ①——楷书    ②——隶书    ③——行书
  B. ①——行书    ②——隶书    ③——楷书
  C. ①——隶书    ②——行书    ③——楷书
  D. ①——行书    ②——楷书    ③——隶书
  第二部分(3-20题58分)
  一、古诗文阅读
  (一)默写(8分)
  3. 班级开展“追寻古人的足迹”主题活动,下面是小冀同学写的一段文字,请你帮助他补全内容。
  循着历史的足迹,我们踏上探寻古人精神世界的旅程。每一首诗文都凝聚着古人的情怀与智慧,我们跨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感受他们笔下的波澜壮阔与细腻情思。
  当我们来到长江之畔,仿佛看到王湾乘舟而行,眼前“潮平两岸阔,①________________”,江水浩浩荡荡,船帆随风舒展,尽显天地间的雄浑气象;漫步西湖边,白居易笔下“②______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的早春景致眼前,莺燕的灵动为西湖增添了无限生机;走进雄伟险峻的三峡,“③________________,隐天蔽日”的奇绝山势令人震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此展露无遗;而在历经战火的长安城,杜甫望着“国破山河在,④________________”的荒凉景象,发出了对家国命运的深沉叹息。
  古人的智慧与哲思也在字里行间熠熠生辉。学习求知,《论语》中“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告诫我们要学思并重,方能有所收获;陷入困境时,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⑦________________”的经历,给予我们绝处逢生的希望。治国安邦、人际交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以“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道出了人心向背的重要性;行事作战,《曹刿论战》中“⑧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的箴言提醒我们抓住时机,勇往直前。
  (二)(7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