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00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县域联盟测评
高一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促织》与《变形记》在故事整体设定上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两篇作品都叙述了变形故事:一个是人变成了蟋蟀,一个则是人变成了甲虫。借助于这种变形手法,在貌似荒诞的叙述背后,作品表达出对社会重压下人的命运的思考,即对人与物之间的异化关系或者人的异化的思考,从而具有了深刻的批判性。
《促织》写的是一个在外力残酷压迫之下的小人物“离魂”的人间惨剧。人原是万物之灵,蟋蟀本是捕捉来给人当小玩意的,但在《促织》中,一切都被倒转过来——人成了一只可怜虫而“蟋蟀”倒像在玩弄着人的命运,成了成名一家生死、吉凶、福祸的主宰。作者表面上写小小的蟋蟀,实际上则是把封建统治阶级的层层官员和处在社会底层、身受好几层压迫的老百姓,自上而下地串联起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专制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如果说蒲松龄只是无意识地涉及异化的问题,那么卡夫卡则是有意识地以表现主义的艺术手法,深刻表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的异化现象。人在一夜间变成了甲虫,从生理现象看,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而从社会现象上讲,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一旦失去谋生的能力、谋生的手段、谋生的资本、谋生的机会,就无异于变成一只甲虫。格里高尔发觉自己变成甲虫后,那一连串焦急的心理活动正反映了他一年到头过的都是那种惴惴不安、灰暗屈辱的日子。这也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非人的生活”。
《促织》思考问题的角度首先指向社会,而《变形记》则主要是对个人命运的关注。不同的思考角度,体现出中西方两种文化的不同影响。我们知道,中国社会是建构在一个个家庭的基础上的,家庭是社会的最小单位。在这样的社会格局中,个人的所有生存目的、生存价值指向的都是家庭和社会。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群体的利益(更多的时候就是家庭)高于一切,所以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就成了很多中国人的追求。而西方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是个人,或者说是依附于团体的个人。因此,强调个人的权利,对个人的关注,就成了西方社会鲜明的特点。因着文化的不同,中西方在思考问题时就会表现出相应的差异性。中国人总是将人置于特定的社会环境下来观照,并进而思考人的命运;而西方人则习惯于以自我的眼光去审视社会,从而思考人的命运。《促织》与《变形记》所体现出的不同的思考向度正是这样一种具体的表现。
正是基于不同的思考角度,虽同样是运用变形的手法,但《促织》与《变形记》中人物变形的动因截然不同。在《促织》中,成名的儿子变为促织,是为了挽救整个家庭行将遭遇的灭顶之灾。换句话说,也就是个体是为着群体而牺牲的,这在某种层面上反映了中国人潜意识深处隐藏着的所谓忠孝,体现了专制社会里一个又一个的群体(即家庭)的悲哀。而《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则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里,个体在难以承受的社会压榨下走向自我崩溃。虽然这一变形不可能不影响到家庭,但更多地体现出的却是社会重压下一个又一个个体的悲哀。
(摘编自韩玺吾《<促织>与<变形记>:荒诞的背后》)
材料二:
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凭借信息海量、传播及时、交互性和娱乐性强等特点俘获了大量受众。人们在享受其带来的诸多便利时,也面临着被异化的威胁。社交媒体对人的异化,就是指人们沉溺于社交媒体建构的拟态环境中,无限依赖媒体提供的内容,从主动的生产消费角色被异化为受媒体控制和奴役的傀儡,一旦离开媒体,就会陷入极端的恐慌之中。如何规避被媒体异化的危险,是当下受众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
社会学家韦伯认为,人的理性包括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这两者之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促织》和《变形记》采用变形手法,在看似荒诞的叙述背后表达了对人与物异化关系或人的异化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批判性。
B.如果说蒲松龄是无意识地涉及异化问题,卡夫卡则是有意识地表现现代资本主义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的异化现象,二者在表现异化的方式上存在差异。
C.由于社交媒体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失衡,人们在媒体使用中用工具崇拜代替理性思考。
D.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交媒体的工具理性不断膨胀,而人们的价值理性被持续消解。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卡夫卡的《变形记》中,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的焦急焦虑心理,是他现实中“非人的生活”的反映。
B.社交媒体作为互联网的新生力量,之所以能获得大量受众,是因为它具有信息海量、传播及时等众多特点。
C.作者认为,如果没有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之间的博弈与平衡,人类历史发展就失去了原动力。
D.同样关注“人的异化”,两则材料各有侧重,材料一侧重比较中西方文化差异,材料二侧重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媒体对人的影响。
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3分)
A.人们因沉溺于网络互动而日渐丧失与现实沟通的能力和乐趣。
B.人工智能机器人ChatGPT强大到让许多人开始担心自己会失业。
C.受网络虚假信息影响,盲目参与非法集资活动导致经济损失。
D.沉迷网络玄幻小说,沉浸在虚构的世界中,无法分清现实与虚幻。
4.材料一中《促织》和《变形记》都涉及“异化”现象,但异化的原因各不相同,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
5.综合两则材料,请谈谈如何避免人的异化。(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小村即景
韩小蕙
这里是晋中南广袤大地上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普通到你都不必问起它的名字。
我曾到过许多名山大川,譬如“归来不必看五岳”的黄山,“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子湖,“千里江陵一日还”的长江三峡,“疑是银河落九天”的黄果树大瀑布等。但不知为什么,在这些有口皆碑的天下胜景面前,我一次也不曾体味到地域文化给予我的心灵震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