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0390字。

  2024—2025(下)期
  初三第三次诊断考试
  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120分钟完成)
  命题人:初中语文命题组   审题人:初中语文命题组
  注意事项:
  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人员统一收取答题卡。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
  学校即将举办“传统文化体验日”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文以载道——悟读传统的节日去2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每每在朝天门码头踯躅,观清浊两色江水汇就的八卦图,江山之城的渊源底蕴,总能令人想起那位饱受禁锢、披发行吟的楚人!
  磁器口的茶馆里,说书人拍响惊堂木,强聒不舍。“话说屈大夫遭谗言被放逐,行至江滨,形销骨立……”茶客们品着香茗,不时叫好。【A】那说书人将“香草美人”(仁君贤臣)全换做了巴地渝乡的坊间俚语。听者哄笑,却也在哄笑中记下了“举世皆浊我独清”,记下了“长太息以掩涕兮”,记下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重庆人就是这般懂得异想天开,【B】把崇高的东西拉近了,动容了,品透了,笑着喝下去。
  十八梯卖艾草的老妪,将艾草扎成小束,沿街叫卖“端午挂艾草,驱邪保平安”。眼角的皱纹里刻着某种笃定,原来,他的儿子去年夏天为救落水者,永远留在了长江里。我忽然顿开茅塞:屈原于重庆人来说,早已不是书中的古人。【C】他的忧戚、赴水、赤诚与这座城市的(jīn)怀,多么的契合!
  重庆的屈原,不只拘泥在神坛上,还在火锅沸腾的红汤里,在缆车滑过的悠然中,在轻轨穿楼的奇绝中,在洪崖洞霓虹闪烁的神境里……在盛世华夏中,他依旧睥(nì)邪魅,护佑苍生!
  【D】人乎,神乎,屈原?
  乐哉,喜哉,重庆!
  1. 请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禁(     )锢    jīn(     )怀    拘泥(     )    睥nì(     )
  2. 文中画横线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
  A. 强聒不舍 B. 形销骨立 C. 异想天开 D. 顿开茅塞
  3. 文中划波浪线句子标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A】 B. 【B】 C. 【C】 D. 【D】
  4. 请仿照划线句子,在横线上再续写两组句子,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屈原 投江不是沉没,而是将脊骨化作礁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历史的浪,在撞击中振聋发聩。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禁锢:jìn gù,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者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关押、监禁;束缚、强力限制。
  襟怀:jīn huái,胸襟;胸怀。
  拘泥:jū nì,固执;不知变通;拘束;不自然。
  睥睨:pì nì,眼睛斜着看,表示傲视或厌恶;窥视,侦伺;监视。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任务二:书见世界——品咂传统的经典
  5. 联读《经典常谈》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完成下列任务。
  (1)关于《经典常谈》的内容,下列有误的一项是(   )
  A. 春秋时期,列国外交的言语称为“辞”或“命”,又合称为“辞命”或“辞令”。
  B. 战国时代,游说之风大盛。游士的话天花乱坠,夸饰诡曲,不问是非,只图激动君主的心。
  C. 唐代有两种新文体发展:一是“语录”,一是“传奇”。语录可记录演讲,传奇可通信和讨论。
  D. 宋代有了话本,是白话小说的老祖宗,话本是“说话”的底本,“说话”略同后来的“说书”。
  (2)如果保尔•柯察金穿越到《经典常谈》中的春秋、战国时代,他最可能成为哪一学派(儒、道)的信徒?请结合他的性格、事件和该学派主张进行具体分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