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7940字。

  福建省宁德市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记忆错觉的秘密何在呢?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最高人文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哲学副博士列昂尼德•卡拉谢夫有他的一套独到的见解。他说,有很多学者都认为记忆错觉源于过度疲劳、大脑混乱,所以把未知当成已知,而他却倾向这是一种“全息摄影错觉”。
  在他看来,全息摄影术的原理,就是拍出的照片任何一个局部都可以复现原照片的所有资讯。也就是说,把一张照片撕成碎片,只要有一个碎片,就可以复原原照片的整个图像。所谓“全息”就是指局部包含整体资讯。记忆错觉这种奇异现象,很可能就是以相似方式形成的。
  实际上我们生活中总要接触的整体资讯,是以代码化形式存贮在大脑里的,只是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藏得很深,藏在潜意识里。这些资讯只要有风吹草动就会蹦出来,像什么气味呀,声音呀,灯光照明呀,与相似情景的瞬间遭遇呀,都会诱使我们形成一种错觉,仿佛5—10年前曾有过类似的境况。虽说如果细细分析,还是有不少不同之处。
  卡拉谢夫还认为,17岁的青少年由于阅历不多,对各种各样的生活境况还相当敏感,所以最容易出现记忆错觉。35—40岁的时候又会遭到记忆错觉的第二次冲击。不过这时的感觉中已缺少青少年时期的那种纯真喜悦,更多的是一种神秘色彩。到40岁的时候,记忆错觉已经是一种对所有逝去的事物的伤感。特别是那些抑郁症患者以及非常神经质和敏感的人,在他们的一生中,常常会出现记忆错觉。
  美国某著名女歌星在一次对记者发表谈话时说,当她第一次在北京参观故宫时,感觉像是对它的每一条偏僻小巷都很熟悉。所以她敢断言,她曾经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的女婢”。季娜•特纳也有过类似看到陌生事物的奇怪感觉。她第一次来到埃及,却像是突然看到了熟悉的景物,于是猛然“想起”自己在法老时期曾经是哈特舍普苏特皇后的友人,或者甚至是皇后本人。而演“007”的肖•康纳利前不久表示,他前世曾是非洲土著民族一个尚武部落的医生。卡拉谢夫认为这种说法相当荒诞、毫不足信。
  但是康纳利怎么会有这种奇怪的念头的呢?我们分析一下他说话的时间,可能会给你启发——那是在他参加影片《一个好人在非洲》的拍摄之后。他在片中饰演一名医生。
  列夫•托尔斯泰在给朋友的信中也描写了自己的一次记忆错觉的经历。他有一次去打猎,正在追一只兔子,不料马蹄落入一个坑里,他从马上摔了下来,重重地跌倒在地。这时,他突然清楚地记得,200多年前他是另外一个人的时候也曾这么从马鞍上摔倒落地。有人问卡拉谢夫,这又将如何解释呢?
  科学家的解释是:列夫•托尔斯泰经常骑马打猎,也曾多次摔倒过,因此其中一次摔倒出现了一种非常情况是不足为奇的。因为记忆错觉的怪异之处就在于它不是在你碰到类似情况时出现,而是当陌生环境隐藏着若干能使你回到过去的元素时才会出现。
  卡拉谢夫还认为,记忆错觉是一种能使人产生乐观主义的充满激情幻想的美好感觉,还向人展示了世界有多复杂和神秘,所以并不足惧。
  (摘编自《先祖记忆:难以置信的错觉》)
  材料二:
  “似曾相识”是人们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要想了解为何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家得从知觉和记忆中的分类进行。分类的过程是知觉的一个基本特点,也是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知觉包括对面孔的知觉、对物体的知觉、对位置的知觉等。以这三类为例,由于它们的对象不同,因此,当我们到了一个地方以后,方位和空间关系,周围的物体、人物,可能同时出现。然而,我们对它们的知觉却是由大脑中三个不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很多学者认为,记忆错觉源于人们过度疲劳、大脑混乱,而把未知当成已知,而发现了全息摄影术原理的卡拉谢夫对此却有独到的见解。
  B.生活中的整体资讯是以代码化形式存贮在大脑里的,只是我们看到和听到的东西藏在潜意识里,平时不会轻易出现在我们的意识中。
  C.知觉包括对面孔的知觉等,人到一个地方后,周围的人、物等,可能会同时出现,然后按先面孔、后物体、再位置的先后顺序进入大脑。
  D.我们无法意识到,当走到一个新的场景,其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会刺激我们的一些记忆,调动大脑中不同的记忆系统并与之相匹配。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生活中总要接触的整体资讯会蹦出来,如气味、声音、灯光照明、与相似情景的瞬间遭遇等,都会诱使我们形成一种错觉。
  B.卡拉谢夫认为,康纳利关于自己前世曾是非洲土著民族一个尚武部落的医生的说法相当荒诞,同时,他也认为分析一下康纳利说话的时间,可能会有启发。
  C.知识和感念的记忆被叫作语义记忆,是针对情节、经历、事情经过的记忆,这是无意识记忆,其中每一类记忆又可以分为很多个子类。
  D.一旦场景中的某一特征和过去的经历相匹配,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因积习的东西很多,偶尔出现“似曾相识”这种体验很正常。
  3.下列对两则材料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运用类比手法进行阐述,把错误记忆的原理和全息摄影术的原理进行类比,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错误记忆产生的原理。
  B.材料一结尾一段写卡拉谢夫认为记忆错觉是一种美好感觉,不足为惧,使文章在传递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还融入了人文精神。
  C.同为科普文章,两则材料语言表述都有严谨的一面,如两则材料中的“可能”,材料一中的“常常”,材料二中的“一般”等。
  D.材料一由疑问引出话题,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然后一步一步进行分析;材料二则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进行阐述。
  4.材料一中举美国女星、季娜•特纳、肖•康纳利、列夫•托尔斯泰产生记忆错觉的例子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照见李庄
  沈念
  到达李庄的当夜,睡着了,又在大自然的声音中突然醒来。房子临江,是三层小楼建成的民宿。水流搬动着李庄的夜晚。水流制造的声音里,屏杂着虫鸣、鸟语、风声,间或蹦出几声青石板街面上的沓沓脚步和夜归人的嘤嘤私语,像是一支没了指挥的乐队,由着性情奏着李庄的小夜曲。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