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4题,约10560字。

  浙江省嘉兴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测试高二语文试卷
  一 、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5题。
  ①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儒道互补”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而“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这一精髓的体现:前半句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而后半句显示出道家的豁达态度与出世境界。不过,整个这句话原出于《孟子》,本与道家无关。而道家或老或庄,似乎都没有说过“善其身”之类的话。亚圣孟子的原意显然是表示一种理想主义精神:如果得志,我要造福于天下百姓;即使不得志,我也要洁身自好,绝不与腐败势力同流合污。所谓“独善其身”在这里就是“穷不失义”,而绝不是去作“逍遥游”:是“修身见于世”,而绝不是“出世”。
  ②无疑,“济天下”的理想抱负与“善其身”的个人修养都是非常值得追求的。然而“达则兼济”与“穷则独善”确实有问题,其被扭曲亦非偶然。
  ③关键在于“达则兼济天下”这句话很有点“己所欲必施于人”的味道,体现了道德律人的精神,却没有考虑权力有限、权力自律与受律的原则。在这方面,倒是孔夫子早就说过:“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他说的是“克己”而不是克人。诚哉斯言!克己复礼则善,克人复礼则伪,克人纵己而号称复礼,则假恶丑之尤也。效尤而能达,达则假兼济之  名以祸天下,“冒孔之名以败孔之道”,“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  为天下之大公”。“绝仁弃义”,法道互补,莫此为甚。是故欲求真仁,必先制能克人之人——此子所不语而匹夫某敢补言之也。
  ④因此对于“能克人之人”来说,他首先应当考虑的是“达则独善其身”。“善其身”是每个人都应该做的,但对“能克人之人”来说“善其身”则是他必须做的。不仅他本人必须做,更重要的是他人与公众也应该以监督权力、制衡权力、约束权力的制度安排来帮   助他做到这一点。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包括掌权的“达”者在内的公众人物,其私生活隐秘权是小于一般公民的。为了维护公民权,现代司法制度必须实行“无罪推定”原则。而为了约束权力,对“达”者的舆论监督实际上实行的是“有错推定”原则,“达”者必须承担无错举证责任,如不能证明你无错,那你就被视为有错。这不就是“达则独善其身” 吗?
  ⑤至于“兼济天下”,孟子的原话是“兼善天下”,其中自然包括了“善其身”与“善 他人”两个方面。孔夫子也说过:“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公共权力的执掌者,要把“己所欲”的理想和治国方案“施于人”以实现“济天下”的抱负,是很自然的。但是,立人、达人、施于人乃至济天下都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得到被“立”被“达”者的同意,获得“天下”公民的授权。己所欲而人亦欲,固当施之。若己所欲人不欲而强施之,亦如己所不欲而人强施于我,岂我所愿哉?我不愿而施之于人,则置圣道于何地耶!因此,应当提倡“达则独善其身”。
  ⑥“达则独善其身”就是说大权在握时尤其要注意权力的自律,而不能凭借权力用自己哪怕是真诚的理想去无限制地律人,绝不能借“兼济”之名对“天下”滥用强制,要记住:再高尚的人,其权力也要有制约;再平庸的人,其权利也应受保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积极意义上的“无为而无不为”,真正为“天下”百姓带来幸福。
  ⑦至于“穷则独善其身”,其缺陷在于只强调无权者的道德自律,而没有考虑需要争取和维护“无权者的权利”。人们可能认为,这样的权利只关乎个人。在发达的现代公民社会里这样认为或许也无大碍,因为在公民权已经受到保障的条件下,他们有权利关心并 参与公共事务,但社会并没有权利要求他们必须“兼济天下”。
  ⑧但是权利如果尚待争取,那情况就与保住已有权利不至丧失有所不同了。从理论上讲,一个人争取他自己的人权时,他也是在争取所有人的权利。换句话说,他这是在“兼济天下”而不仅仅是“独善其身”。但这样做的代价,却是要他自己付的。反过来说,假如别人这么做了,他就可能无需代价而获得权利。于是面对强权的压迫,人们如果各怀私心而沉默,就无法冲破压抑去实现自由。换句话说,如果无权者即“穷”者中没有人以自我牺牲的精神“兼济天下”,则所有的人都将难以“独善其身”。
  ⑨因此“穷则兼济天下”应当成为理想人格的又一原则。如果说这一原则在自由时代也许并不重要——那时人们更需要的是制约“达则兼济天下”的圣君;但在争取自由的时代,却不能没有“穷则兼济天下”的圣雄。当他们作为无权者即“穷”者时,自然不存在 滥用权力的问题。假如他们日后成了“达”者,那就是“达则独善其身”的问题了。能同时实践“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就具备了圣雄的人格。
  (选自秦晖《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
  A.“达则兼济天下”被思想史上流行的观点认为是表达了儒家的理想主义和入世精神,是中国文化精髓的体现。
  B.“达则独善其身”既是对统治者的道德自律要求,也需要权力监督、制衡、约束机制等来帮助他做到这一点。
  C.“穷则独善其身”的说法在公民权已经受到保障的发达的现代公民社会里,可能并没有什么太大的负面影响。
  D. “穷则兼济天下”指“穷”者个人以自我牺牲精神去奋斗,不是去争取个人的人权,而是为了全人类的权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 3 分 )
  A.“达则兼济”的理想抱负和“穷则独善”的修养追求是必要的,需要人们将其作为理 想人格终身践行。
  B.“善其身”是每个人都必须做的,无论是达者还是穷者,都要努力做到“克己复礼 ”, 提高自身的修养。
  C.在争取自由的时代,我们更需要“兼济天下”的穷者;而在自由时代,我们更需要“独善其身”的达者。
  D.无论是“济天下”还是“善其身”,我们都要扎扎实实地践行“达则有为”“穷则无为”的处世原则。
  3.下列现象不符合“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这一论断的是(  ▲  ) ( 3 分 )
  A.杜甫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哪怕在仕途失意时,都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B.陶渊明不愿和黑暗官场同流合污,任彭泽令八十一天即挂冠归去,归隐田园。
  C.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为创建自由民主的新中国而不断奋斗。
  D.在当前反腐败斗争中牢牢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提高拒腐防变意识。
  4.请梳理第⑤自然段的论证思路。(4分)
  5.请结合文本分析“穷则独善其身”这一观点的逻辑缺陷。(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6~9题。
  龙须沟(节选)
  老舍
  第一幕
  时间  北京解放前,一个初夏的上午,昨夜下过雨。
  地点  龙须沟。这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沟。
  布景  龙须沟的一个典型小杂院,住着四户人家(大妈一家、四嫂一家、疯子一家、赵老一家)。脚下全是湿泥,墙根墙角全发了霉,生了绿苔。
  疯子 (穿破夏布大衫,手持芭蕉扇,一劲地扇,似欲赶走臭味;出来,向大家点头) 王大妈!娘子!列位大嫂!姑娘们!
  小妞 (仍不肯去倒水) 大爷!唱!唱!我给你打家伙!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