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0680字。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乡村,其空间意蕴至少有三个层次:精神的、社会的、农事的。
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倾向于把乡村视为精神家园。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决定的。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他看来,“土”是我们的民族特征,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极强的“乡土情结”。此外,还有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道家的目标是让人类回到无为无争的“ 自然状态”。这虽然是一厢情愿, 但他们愿意想象一种“ 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来抵抗现实世界的纷扰。
现实中的乡村,事实上并不那么诗情画意。在漫长的古代,普通农人的生活大抵是清苦的。在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很多关注“社情民情”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表明,儒家民本思想已经内化为士人的自我道德要求,并将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不公视为责无旁贷的事情。他们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上达天听”,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安定。诗人试图通过揭示“田家苦”等,使诗歌从一种话语“象征”行为转变为话语“介入”行为。
中国文学在草创期,也与农事有密切关联,据郭沫若统计,《诗经》中仅“纯粹关于农事的诗”就达十余首。唐宋时期,大抵作诗高手都对农事有所涉猎。这些诗人虽然常以外来者的眼光去观察 农事,缺少像陶渊明那种融入农事的切身感,但就呈现耕作、收获、庆祝、闲暇等农事场景的周备程度而言,已经远超陶渊明。宋朝的农技诗创作,更使农业技术走到了农事抒写的前台,以梅尧臣的《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为例,诗歌对种桑、养蚕、纺织等各环节进行了细致描绘,直接为农业
生产服务,拓展了文学的功能。
(摘编自徐志伟《把酒话桑麻————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乡村空间》)
材料二:
乡土文学是一种社会文化,它很难对乡村变革产生直接作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其产生影响。
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从鲁迅开始,作家们 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中国古代文人受中国传统社会和道家文化影响,都倾向于把乡村视为精神家园,最终回到无为无争的“自然状态”。
B. 唐宋多数优秀诗人对农事有所涉猎,如宋代梅尧臣的诗叙写了种桑、养蚕、纺织等环节的技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
C. 思想启蒙文学对乡村社会基本全盘否定,而政治启蒙文学对乡村社会的态度已经基本转向对初步觉醒农民的肯定。
D. 乡土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要让农民能真正接受,需要在不放弃文学现代姿态的同时,对农民进行妥协和靠拢。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古代文人很难真正回到无为无争的“自然状态”,但他们愿意想象“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以抵抗现实世界的纷扰。
B. 古代出现了很多关注“社情民情”的文学作品,就是因为文人将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不公视为责无旁贷的事情。
C. 思想启蒙文学的重心在文化,由于叙述姿态及艺术表现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很难真正进入农村,为农民所理解。
D. 《平凡的世界》既传达了农民的现实愿望,也有对乡村社会的批判,这反映了文化启蒙和现实介入相结合的特点。
3. 下列选项中,不适宜作为论据直接支撑“乡土文学影响乡村变革”这一论述的一项是(3 分)
A. 《祝福》通过叙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露乡村社会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引发人们对乡村旧道德的反思。
B. 《暴风骤雨》以东北农村为背景,全景式展现土地改革运动的曲折过程,有力宣传了当时我党的土地政策。
C. 《边城》以诗意的笔触描绘湘西的秀美山水与纯朴人情,构建了乡土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桃源世界。
D. 《秦腔》呈现了秦腔艺术的兴衰,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困境,促使全社会思考如何传承优秀乡村文化的问题。
4. 聚焦“社情民情”的古典文学与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都体现了文学对社会的“介入”,但介入的目的和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请结合材料加以简要说明。(4 分)
5.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讲述了两个农村青年冲破阻碍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它一经发表,就引发了热烈反响,半年内销量达 6 万册。请根据材料二,分析它受欢迎的原因。(6 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路上有诗
徐贵祥
1978 年底,我在安阳成为一名士兵。初入军营,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一团炉火。新兵宿舍很大,我们二十多个新兵分成两排,脚抵脚地躺在铺着麦草的地铺上。靠门的一侧有一个八仙桌大小的火灶———老兵们管它叫“老虎灶”。第一个夜晚,躺在地铺上,忽然就想起了那首诗: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