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80字。
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学校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
3.考生作答时,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卷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班级开展“‘和’文化探究”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下面有关任务。
1.探究“和”文化的价值,完成下面小题。(共4分)
揭开历史 (wéi)幕,探究中华文化的根与魂。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文化源远流长。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张英作诗“让他三尺又何妨”,周恩来总理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刻的箴言、生动的故事,映照着为人处世的优良传统,承载着先辈对后代的殷切期望,铸就了一代代中国人的精神沃土。“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任风云变 (huàn)、朝代更迭,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格局在历史的磨砺中不断坚韧,在时代的发展中不断壮大。
⑴对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及横线上填写的汉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wéi幕”中的“wéi”有“围在四周的布幕”的意思,“wéi”应写作“维”。
B.“映照”在文中指“反照,照射而显示”的意思,“映”应读作“yānɡ”。
C.“为人处世”“和平共处”,两个“处”意思相同,都读作“chǔ”。
D.“风云变huàn”在文中有“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的意思,“huàn”应写作“换”。
⑵文段中画波浪线的语句存在语病,请找出来并写出修改意见。(2分)
2.梳理“和合文化”的发展。请根据文段内容,将下面图标相关信息补充完整。(4分)
提起“和”字,就不能不谈和合文化。“和”“合”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上已单独出现,殷周时期,“和”与“合”表达的都是单一概念,并没有联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社会动荡,主张和平、合作成了重建社会秩序的需要。诸子百家对“和”“合”的阐释,促进了“和合”观的形塑与发展,其内涵也不断延伸。1300年前,唐代白话诗人寒山子与天台山国清寺僧拾得结为好友。他们寄情山水、吟诗会友、包容友善、淡泊名利的事迹和诗篇,被人们广泛传颂。他们是“和合二仙”的原型。唐代直到元明清,“和合”的种子播撒到海外。唐代天台宗东传日本、朝鲜,两宋时期寒山诗东传日本,这些文化交流活动形成和合文化流传海外的高峰。到了清代,雍正皇帝敕封寒山、拾得为“和合二圣”。因此,寒山拾得是中华和合文化的象征,天台山成为中华和合文化圣地。
3.请根据提示,为演讲稿提纲中分论点一、二从“链接材料”中选择恰当的论据,并根据论据将分论点三补充完整。(4分)
链接材料:
A.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礼记》)
B.事父母者莫善于顺,宜兄弟者莫善于让。(徐祯稷《耻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