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3940字。

  湖北省黄冈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高二期末质量监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23题。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古代航海中,地文定向与定位是最基本最可靠的导航技术。地文定向也即通过对所途经陆标的观测和辨认,来确定本船所在的地理位置。
  具有早期航路指南性质的文字记载唐时已开始见于史乘。所谓“航路指南”,是一种以文字叙述为主的、指导船舶安全航行的技术手段,它对航行过程中相关的航期、航线、地文、水文诸方面的情况(如安全航道、锚泊避风场所、碍航危险物等)均有较为详细的说明。从中国古代航海技术史看,唐代海员虽尚未拥有全面翔实的航路指南,但其中部分雏形已开始出现,从而为宋代做好了必要的技术准备。
  从贾耽①所述的“广州通海夷道”可知,当时对远洋航海活动中某些区段的航向、航距与航期已相对明确,如“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乃帆风西行,二日至九州石”。其中,对有些区段航程与航期的记载,已精确到“半日”,如“古笪国又半日行,至奔陀浪洲”。这较之西汉时代班固所记的“汉使航程”中动辄“船行可五月”“可四月”之类的模糊记载,已不可同日而语。同时,对某些地区的地理位置或地形特征,已开始有明确的地文定位描述,如“占不劳山,山在环王国东二百里海中”“诃陵国,南中洲之最大者”“提 国,其国有弥兰大河”。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贾耽已首次记载了远洋航行中的人工航标,“提罗卢和国”“国人于海中立华表,夜则置炬其上,使舶人夜行不迷”,其重大的航路指南价值已不言而喻了。这些文字记载表明,当时中国人的远洋航行活动已相当稳定了,从甲地至乙地,中间途经哪些区域已有清楚的走向指示,航行活动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和明确性。
  在测量海岸或海中的地形地物的距离与高度时,唐时已有较为精确的数学计算方法。早在汉代,中国人已发明运用勾股关系与相似原理进行两次观测计算的“重差法”,但真正应用于海上陆标计量实践,则始于唐代李淳风所注的《海岛算经》。《海岛算经》中说:“今有望海岛,立两表齐高三丈,前后相去千步,令后表与前表参相直,从前表却行一百二十三步,人目着地取望岛峰,亦与表末参合。问岛高及去表各几何?”这道计算题中,有直角三角形的勾、股线长度,通过不同位置的观测数据变化,也即通过“重差法”的计算,即可得出观测位置与前表的距离。毫无疑问,《海岛算经》中的“重差法”计算,对于后世航用海图中地形的测绘与航距的确定,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对海岸地形与海洋地貌的辨认知识日益增多。对海岸地形与海洋地貌的辨认与分类,是地文航海的重要技术基础。唐代,由于远洋航海业繁荣,所以时人对于海岸地形与海洋地貌的知识较前丰富。唐代徐坚在《初学记》中即说:“海中山曰岛,海中洲曰屿。”海洋中岛屿山峰,是非常明显和可靠的导航目标,古代海员“皆以山为标准”,来决定船舶的行止及航向。通海河口的地形变化对航行安全度影响甚大,沙洲堆积,航道变异,海船出入时有搁浅之虞。唐人对此现象已有察觉,如梁肃曾在《通爱敬陂水门记》中写道:“当开元以前,京江崖于扬子,海潮内于邗沟,过茱萸湾,北至邵伯堰,汤汤涣涣,无隘滞之患。其后江派南徙,波不及远,河流浸恶,日淤月填。”
  (摘选自上海博物馆“宝历风物:黑石号沉船出水珍品展”教育读本《大唐宝船-黑石号沉船所见9-10世纪的航海、贸易与艺术》)
  材料二
  唐朝设在广州与安南的市舶收入得失,直接影响到朝廷国库的盈亏。如唐乾符六年黄巢占据安南后曾请求为天平节度使。仆射于琼认为“南海以宝产富天下,如与贼,国藏竭矣”,遂拒绝。另外,唐德宗时王锷借任广州刺史、御史大夫与岭南节度使之便,“能计居人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唐代海员尚未拥有全面翔实的航路指南,但部分航路指南雏形的出现,为宋
  代航海提供了技术保障。
  B.贾耽的记录证明,唐朝远洋活动对有些区段航程与航期的记载,精确程度远高于
  西汉班固的记录。
  C.“其重大的航路指南价值”,指的是提罗卢和国在海中竖立华表,夜晚在上面点燃
  火炬,给夜行船只指路。
  D.《海岛算经》中对勾股关系与相似原理的运用,对于后世航用海图中地形的测绘与
  航距的确定,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通海河口地形变化,航道变异,海船出入有搁浅危险,原因可能是河道淤泥沙洲堆积。
  B.黄巢占据安南后请求为天平节度使,这是他用市舶丰厚的税收要挟朝廷,但朝廷
  拒绝了他。
  C.宋高宗认为,合理征收市舶税收,远胜于从百姓那里收取赋税,还可能减轻百姓负担。
  D.宋元两朝可以开辟新航线,创造更多财富,得益于当时造船技术和导航技术的进步。
  3.下列选项最能证明中国古代地文航海技术先进的一项是(3分)
  A.唐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B.明朝俞大猷《与尹推府》:“笑看风浪迷天地,静拨盘针定夏夷。”
  C.宋廷先后13次左右敕封妈祖,并将其从“夫人”升格为“妃”。
  D.南宋刘克庄《泉州南廊》:“海贾归来富不赀,以身殉货绝堪悲。”
  4.材料二在介绍宋朝与元朝的海上事业时,各自侧重点有何不同?(4分)
  5.当今中国如何由海洋大国变成海洋强国?结合两则材料,谈谈你得到的启示。(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秦岭记(节选)
  贾平凹
  ①在秦岭南坡,东阳县统计局的白又文往西川普查人口,三天到达关山垴的葫芦村,就住在村长家二楼上。工作了三天,白又文神经衰弱症就犯了,第四天晚上怎么也睡不下,独自坐在楼台上看月。
  ②月是下弦月,似乎什么都还明白,却什么也看不清楚了,溟溟濛濛,石涧里的水流声隐隐传来,林子中有鸟呼应,而无数的蛾虫像扬起的麦糠在身前身后飞舞,不时就撞到脸上,抓不住,又挥之不走。渐渐,鸡上了架,猪先后进圈,天越来越黑,四周的峰峦和树林子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