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240字。
河南省新乡市2024—2025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至八单元。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说到《红楼梦》里黛玉的诗,不能不说七十六回的“冷月葬诗魂”。
此句庚辰本作“冷月葬死魂”,“死”字点去,原笔旁改为“诗”字,全句为“冷月葬诗魂”。作“诗魂”者,还有程甲本、甲辰本、俄藏本。作“冷月葬花魂”的有戚序本系统的三个本子,即戚序本、蒙府本、南京图书馆藏本,还有杨本。实际上戚序本系统的三个本子是一个来源,其数据是虚的,且戚本和杨本的时间都是乾隆末年,而庚辰本其底本是乾隆二十五年,现存的抄本至晚也是乾隆三十二、三十三年左右,程甲本刊印的时间是乾隆五十六年,但其底本也当是乾隆中期的抄本,甲辰本是乾隆四十九年的抄本,俄藏本约是乾隆末或嘉庆初年的本子,而以后者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从抄本的角度看,作“诗魂”的四个本子,有三个是乾隆中期的,一个是嘉庆初期的,而作“花魂”的本子,都是乾隆末年的,其可信的程度是有限的。
认为是“花魂”的同志,认为“死”字与“花”字形近,是形近而误。而庚辰本上“死”字点改为“诗”字,是原抄者的改笔。当时一人念,一人抄,易致音近而误。就在本回,音近而误的还可举出,如“海棠诗四手”,实是“海棠诗四首”,因“首”“手”音近而误。
下面再从“诗魂”和“花魂”这两个词的内涵方面做一些分析。
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诸人抽象牙花名签子,宝钗抽到的是题着“艳冠群芳”、画着一枝牡丹的签;而同回黛玉抽到的是题着“风露清愁”、画着一枝芙蓉的签。显然作者在这里喻黛玉的是冷清的芙蓉花,且“黛玉也自笑了”,也即认可了。《红楼梦》里外形美的女子并不仅仅指钗黛,有不少人都被用花喻过,因此不少人都有资格用花来代称,所以这个“花魂”,究竟是指哪一朵花的“魂”呢?况且真正居花中之王的非黛玉而是宝钗,就不能理所当然地把这个比喻专门给黛玉。
我们再进一步探讨,曹雪芹在《红楼梦》里塑造的黛玉,究竟是怎样的一个理想人物呢?我认为曹雪芹所要塑造的是一个有新的社会理想的女性,当然这个女性的外形也是非常美的,但并非美是第一或唯一,而是理想第一、思想第一。也就是说林黛玉并非单纯是一个美女。请看三十二回:湘云劝宝玉即使“不愿读书去考举人进士的,也该常常的会会这些为官做宰的人们,
谈谈讲讲些仕途经济的学问”,宝玉立马说“姑娘请别的姊妹屋里坐坐,我这里仔细污了你知经济学问的”。袭人也提起宝姑娘说这话惹得宝玉抬脚就走的事,宝玉就说林姑娘“若他也说过这些混帐话,我早和他生分了”。
这是交代得最为清楚的一段。按《红楼梦》的描写,宝钗的美,决不在黛玉之下,甚至“另具一种妩媚风流”。但是宝玉还是没有喜欢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选择标准,就是生活道路和社会理想。两个外形都很美的女性,却从思想上判然分别开来了。所以“花魂”这个词,用来指林黛玉这种说法是不确切的,它不足以负荷这样的新的思想内涵,不足以代指林黛玉。因此戚本系统的“花魂”这个词显系后人的误改。
不错,黛玉在《葬花吟》里是两次用到“花魂”这个词的,曹雪芹自己也三次用“花魂”这个词。一个词,即使最好,也经不起这样反复使用,何况曹雪芹这样的天才,能窘迫到只能反复用一个已经用了三次的旧词吗?更何况,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具有新的社会理想,是厌弃透了封建贵族社会的一切陈腐俗套,是具有超时代的诗人气质的新的女性形象,曹雪芹用“诗魂”一词来指她,是最恰当不过的了,怎么可能舍此不用,而去用已经用过三次的“花魂”这个旧词呢?不能忘记,黛玉除《葬花吟》外,还有《秋窗风雨夕》《桃花行》等长歌,还有著名的菊花诗和柳絮词,这些都是富于社会内涵的绝唱。“冷月葬诗魂”就是在与湘云联句互争高下时才突然迸发出来的不朽名句,雪芹特意让此绝世佳句属黛玉,这是人物塑造上特意的安排!除此之外,整部《红楼梦》里,没有第二个人的诗在数量和质量上能超过她,这种安排,当然是曹雪芹匠心设计的。那么,从诗的人物个性化来说,“诗魂”不正好是诗才横溢的林黛玉个性的呈现吗!再者,《红楼梦》里关于薛宝钗和林黛玉的诗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曹雪芹特意将谢道韫敏捷的诗才比黛玉,这说明他是用诗人的品格来塑造黛玉的,所以,这个“诗魂”,当然非黛玉莫属。
(摘编自冯其庸《启功先生论<红>发微——论<红楼梦〉里的诗与人》)
材料二:
《红楼梦》别名《金陵十二钗》,曹雪芹披阅于悼红轩,“悼红”二字亦点其题。书中描写大观园女子占花名行令,以花的特性、寓意暗示了人的性格、命运。春光美好却短暂,鲜花娇艳难保鲜,恰如妙龄女子红颜易老,年华易逝。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林黛玉的《葬花吟》,并特别提到林黛玉此诗的丰富生活内涵,二者
在文本中的作用也是相同的。
B.材料一以林黛玉的一系列诗为例,论证“诗魂”非她莫属,其诗词数量和质量在《红楼梦》中
无人能及也论证了这一点。
C.材料二中写《红楼梦》以花的特性、寓意暗示人的性格、命运,认为“悼红”与林黛玉的“葬
花”无关,只是感叹红颜易逝。
D.《红楼梦》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版本,其根本原因就是古时候一个人念一个人写,而这很
容易造成音近而误的现象。
2.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从“花魂”并非专属林黛玉和林黛玉具有新的社会理想等几方面展开论述。
B.材料一将林黛玉与薛宝钗对举,论证了“花魂”不足以代称林黛玉和说法不确切等观点。
C.材料一主要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和事实论据详细论证了“花魂”并非专属林黛玉的观点。
D.材料二主要从林黛玉“葬花”与贾宝玉“爱红”“悼红”等角度分析了“悼红”的实质。
3.有人认为“冷月葬诗魂”应该是“冷月葬花魂”,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支撑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戚序本、蒙府本、南京图书馆藏本、杨本,这四个版本都是“冷月葬花魂”。
B.林黛玉《葬花吟》里也两次用“花魂”,“花魂”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
C.林黛玉外形很美,曹公以芙蓉花喻她,用“花魂”来代称她再自然不过。
D.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是具有超时代的诗人气质的新的女性形象。
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的行文脉络。(4分)
5.材料中提到林黛玉和贾宝玉在《红楼梦》中都有葬花的情节,请分别简述他们葬花时的情感和生命观。(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与醉汉的谈话
卡夫卡
我小步走出房门,那镶嵌着月亮和星星的浩渺苍穹以及环形广场上的市政厅和马利亚柱都压了过来。
我从容地从暗处走入月光中,解开外套扣子取暖;然后,我举起手,让深夜的呼啸声沉寂下来,开始寻思着:
“怎么回事,你们这样做,仿佛你们是实实在在的。莫非你们想让我相信,我——滑稽地站在长满青苔的石板路上——不是实实在在的?然而,你天空,你曾是实实在在的,这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你环形广场,你从来就不是实实在在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