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7680字。

  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家庭发展史来看,人类迄今为止大体经历了四种家庭形态,它们依次为:血缘家庭、普那路亚家庭、对偶家庭、个体家庭。前三者是在原始社会中以群婚为纽带结合而成的家庭形式。现代意义上的家庭,通常指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以一夫一妻制的个体婚姻为基础的个体家庭。这种以特别婚姻关系、血缘关系为纽带结合起来的社会组织形式,自它产生之日起,就成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随着家庭的产生,家庭观念也随之出现。家庭的观念及其思想则包含在婚姻规范、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日常行为之中,有些观念及其思想的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就这些观念及其思想加以认识和分析,对研究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对家庭的重视是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无可比拟的。《周易•序卦》说:“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措。”作为家庭关系体现的男女、夫妇、父子被看成社会的基础,没有他们,君臣、国家、礼义就无从谈起。孔子进而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治理家庭成为治理国家的起点。因此,历代政府为了有效地维护国家的统治,总是在礼制、法制、具体政策等方面竭力维护个体家庭的安定。
  在古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中国,重家观念的产生具有必然性。小农经济的耕织结合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并完成的,家庭是全体成员衣食住行生活的重要保障。中国古代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家庭的生产功能、消费功能、生育教育子女功能、赡养老人等基本上以家庭为中心展开,社会几乎代替不了有关的家庭功能。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必然产生祖宗崇拜、安土重迁、重农轻商等观念,表现在行为上,就是父母在、不远游,足不出户,卑幼服从尊长安排,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尊宗敬祖是中国古代家庭和家族的重要观念。家庭是由夫妇及其子女组成的社会单元。在科学知识缺乏的古代,中国人认为家庭是天地和祖先赐予的。祖先崇拜在个体家庭产生前就存在,那时是对女性祖先的崇拜。个体家庭产生后,人们开始崇拜、供奉男性祖先。男性尊长,虽然去世,但曾经是家庭的成员和主宰。为了表达对祖先的怀念以及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就在家里供奉祖先的神灵,四时祭祀。观念支配人们的行为,古代的人们相信人死了,灵魂不死,因而有了对祖先神灵的崇拜仪式。尊宗敬祖实质上是维护家长的权威,是借助祖先神灵的余威使现实家庭秩序、家庭规范获得无可争辩的合理性。
  孝的观念大概从个体家庭产生以后就出现了。在父子关系上,按孝的要求,子女要做到绝对听命服从。天下有不是的儿女,没有不是的父母。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汉书•韦贤传》说:“孝莫大于严父,故父之所尊,子不敢不承;父之所异,子不敢不同。”在孝的观念约束下,子女的任何言行必须以家长的意志为转移,不得有丝毫的违抗。总之,时时、处处、事事都要体现“父为子纲”。
  古谚说:子不教,父之过。古代家庭对家教非常重视。孟母三迁、岳母刺字、陆游以诗训儿等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对家庭教育的重视。从北齐《颜氏家训》、宋代《温公家范》《袁氏世范》到明清《庞氏家训》《治家格言》,这些众多的家训、家范中有很多篇幅论述教育的指导思想、具体方法,这是家庭教育倍受重视的又一表征。
  总的看来,中国古代家庭观念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具有二重性,精华和糟粕兼而有之。应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弘扬精华,剔除糟粕。
  (摘编自雷家宏《中国古代家庭观念述论》)
  材料二:
  雷洁琼于《中国家庭问题研究》中指出,我国之家庭制度为一切社会制度的中心。这一点是中国文化与社会的根本点,直至今日依旧如此。而家庭问题之产生则源于家庭制度与变迁社会的不调适以及家庭内部的失睦。她认为,欲谋家庭问题的解决,当认识中国家庭问题的真相。“研究中国家庭问题,先要发现我国家庭问题,不能以西洋社会的家庭问题为我国家庭问题”,这句话对于今日中国也同样适用。雷洁琼提出应实地详细调查现实情况,特别是通过个案方法,个别研究方能洞悉夫妻、父子、婆媳等家庭成员之间冲突失睦的真相,始能对于家庭问题有相当认识。
  雷洁琼最后指出,“家庭是整个社会问题,在整个社会问题未解决前,家庭的不调适现象,不容易完全解决,但是家庭问题一部分解决了,足以帮助其他社会问题的解决。”前半句话,读者都耳熟能详,但后半句却是同样关键。当代中国社会问题的很多症结,恰恰必须从家庭入手,才能真正得到理解与解决,而这也需要当下中国社会学人的奋斗与努力。
  (摘编自《雷洁琼  中国家庭问题研究》编者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现代意义上的家庭,自产生以来就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观念也应运而生。
  B.祖宗崇拜、安土重迁等观念成为必然,缘于社会无法代替家庭的生产、消费等功能。
  C.在古代,人们祭拜祖先神灵,根本目的是维护家长的权威,延续封建家庭的传统规范。
  D.古代家庭对家教十分重视,根据历史记载,这种重视表现在行动践行和理论建设上。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个体家庭以外的家庭形态,都以群婚为纽带结合而成,其中血缘家庭是最古老的家庭形态。
  B.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传统家庭思想中“父母在、不远游”等观念面临着冲击和挑战。
  C.辩证看待中国古代的家庭观念,对于研究中国的历史和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D.开展充分的个别研究,就能洞悉家庭中夫妻、父子、婆媳的关系,深化对中国家庭的认识。
  3.下列选项不属于材料二中“家庭问题”的一项是(    )
  A.东亚社会,传统家庭制度强调“男主外、女主内”,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女性步入职场,“全职丈夫”成为一个新群体。
  B.中国“421家庭”(4位老人、1对夫妻、1个孩子)中,独生子女面临巨大赡养压力,这导致部分家庭“老无所依”。
  C.一些家庭采取“虎妈狼爸”式教育,以不科学的方式“拔苗助长”“望子成龙”,因此造成亲子关系紧张,进而疏离。
  D.随着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由于户籍、交通等条件限制,在农村出现了相当数量的“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的家庭。
  4.材料二是一篇编者按,编者按可以提示文章要点。根据材料二,推断雷洁琼的这篇文章写了哪些主要内容,请罗列要点。
  5.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社会功能不可替代。请根据材料一,谈谈家庭的社会功能。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
  白洋淀边一次小斗争
  孙犁
  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把信揣在怀里,脱了鞋,卷起裤腿,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
  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