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题,约17910字。
绝密★启用前
湛江市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调研试题
高二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8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的二十年,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日益结合的二十年。如果我们回想一下,我党在幼年时期,我们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和对于中国革命的认识是何等肤浅,何等贫乏,则现在我们对于这些的认识是深刻得多,丰富得多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抗日战争以来,我党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研究抗日战争的具体实践,研究今天的中国和世界,是进一步了,研究中国历史也有某些开始。所有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
首先来说研究现状。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地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
(摘编自1941年5月19日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材料二:
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16页)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且在抗日战争时期研究实践更进一步。
B. 为了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真理,一百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他们的付出可歌可泣。
C.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只有实践能将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从而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D. 毛泽东认为中国共产党在研究国内和国际现状时,虽有一定成绩,但材料收集零碎,研究工作缺乏系统性。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认识,经历了从肤浅、贫乏到深刻、丰富的过程。
B. 要纠正中国共产党内存在的不重视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作风,才能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事业中更进一步。
C. 因为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所以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
D. 元素周期表和哥白尼太阳系学说被证实为真理的过程,充分说明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3. 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材料二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通过系统收集史料,论证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立场和历史作用。
B. 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验证“自力更生可破解经济封锁” 论断。
C. 分析世界大战形势变化,推断法西斯阵营必然走向分裂瓦解。
D. 在党员培训中强调研读《资本论》,以统一革命斗争的思想基础。
4. 《石钟山记》中记叙了苏轼探究石钟山命名原因的过程,其过程体现了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解析】
【导语】这两则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视角,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核心命题。材料一以党史为脉络,强调调查研究对理论联系实际的奠基作用,揭示了认识论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辩证关系;材料二则通过经典论述和科学史案例,构建了实践作为真理标准的方法论体系。二者共同凸显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要义:理论的正确性必须通过实践检验,而实践的深化又需要系统化的理论指导。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为了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真理”错误。根据“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可知,原文强调的是在摸索过程中最终找到了马列主义,而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路标
王愿坚
天边上,最后那一小块挂着晚霞的云彩,轻轻飘闪了一下,眨眼工夫就消失了。夜色,像块奇大无比的灰布,悄悄地伸展开来,罩住了整个草地。
通信员罗小葆一手拄着那根用来探路的木棍子,一手抓着腰间那块小木牌,呆呆地看着这夜幕四合的情景,不知要往哪里走。
过去的六天里他都是跟在连队里走的,他用不着打问路线,用不着辨别方向,只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