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770字。
北京市2025年秋季七年级开学摸底考试语文模拟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共11分)
阅读短文,完成各小题。
①中国人爱说,“沐春风而思飞扬,凌秋云而思浩荡”。在汉语里,和时间观念最亲密的词,大概就是“春秋”了。问老人家的年龄,会问“春秋几何”;一说到年华流光,也喜欢使用一个词“春秋”。为什么中国人喜欢用春秋来形容时间的流转?从来没管它叫“冬夏”呢?也许,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原文明【甲】fāyuán的黄河流域,相比于酷暑严冬,温暖的春、凉爽的秋,更适于中国人的诗情吧。
②实际上,春秋拥有富于变化的特征。独坐西楼,听夜雨敲窗,第二天满眼繁花,从听觉到视觉的转变,这个情景是春天能看见的,正如“①_______”;一夜听风声,第二天满地落叶,这个情形是秋天能看见的,正如“②_______”。春与秋,生物的苏醒和衰残,都在瞬间完成来得那么蓦然,那么剧烈,强化了人和风景相遇时猝不及防那一瞬间的感动,深深地激荡着我们的内心。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在春秋之间,我们看见生命的成长和希望,也看见生命的颓败和老去的感伤。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春秋上寄予了这么深的诗情的原因。“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光中,时间刚刚开始,春花次第向人们展开笑颜。人们可以一点一点地把梦想种在现实的土地上,看它开花,看它抽穗,看它结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秋也许就藏在金灿灿的稻稳上,也许藏在黄通通的柿子里,也许藏在绿油油的菜畦中,也许更藏在【乙】xī xī lì lì的秋雨中。
1.(2分)根据【甲】【乙】两处的拼音,将正确的汉字工整地写在米字格中。
2.(2分)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猝不及防(cù) 寄予(yú) 结果(jié)
B.猝不及防(zú) 寄予(yú) 结果(jié)
C.猝不及防(cù) 寄予(yǔ) 结果(jiē)
D.猝不及防(zú) 寄予(yǔ) 结果(jié)
3.(3分)古人描写景物的诗句,经常调动人的感官,生动地展现景物的特点。请阅读下列写春的诗句,判断作者调动的感官,品读诗句的妙处。
①春风又绿江南岸 ( )
②两个黄鹂鸣翠柳 ( )
③踏花归来马蹄香 ( )
4.(2分)下列加点词语意思一致的一项是( )
A.次第 次北固山下
B.春秋几何 几何学
C.一年之计在于春 百年大计
D.猝不及防 由表及里
5.(2分)结合语境,填写在①②处最适当的诗句依次是( )( )
A.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B.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C.月冷天风吹,叶叶干红飞。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古诗文鉴赏(共21分)
(一)(6分)按诗词原文填空。
6.(6分)我们热爱古诗词,因为她早已经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寒食节到来,我们会想到“春城无处不飞花,① ”;七夕节让我们感受到“② ,脉脉不得语”的意境。遇到艰难坎坷,我们会想起《竹石》中的“千磨万击还坚劲,③ ”;遇到老年人哀叹“夕阳无限好,④ ”时,我们可以借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