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140字。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综合性学习:身边的文化遗产》
教学目标
1. 通过调查,让学生能认识并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 通过写宣传语,让学生将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从文化遗产中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智慧。
3.通过提建议,让学生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遗产意识。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
1. 通过调查,让学生能认识并了解身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教学难点:
1.通过写宣传语,让学生将文化遗产与语文学习相结合,从文化遗产中感受到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民族智慧。
2.通过提建议,让学生激发学生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遗产意识。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根据学生的家庭区域划分小组,收集本区域的文化遗产。要求:文化遗产的名称、历史家长、文化内涵、表现形式等,以文字的形式记录,收集相关的视频、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兴趣
先请同学们欣赏由小学生表演的舞蹈《迎大旗》,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舞蹈是根据什么改编而成的吗?
引出本堂课的课题《身边的文化遗产》。
二、文化遗产 我来展示
师:现在请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本组收集的文化遗产。
第一小组:《迎大旗》
1. 介绍基本内容:
迎大旗,又称迎龙虎大旗,是磐安县玉山茶场庙庙会 “赶茶场” 活动的标志性活动项目,旗大惊人,长26米、宽22.3米,总面积579.8平方米。大旗的旗面需绸料300余丈,红、黄、绿色绸作旗边,共36幅绸制成,旗面制作耗时2个月,绘有龙、虎、狮、豹或八仙过海等图案。大旗旗杆高33米,杆顶端直径24厘米,上端系耸竹24——36根,迎举时需80多人才能竖起,然后慢慢移动,大旗迎风招展,猎猎飘舞,气势宏大,场景壮观。
据民间传说,龙虎大旗在戚继光抗倭时还曾立下汗马功劳。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倭寇入侵,破黄岩,掠象山、定海,旋破仙居,进入磐安县境内,玉山人民深受其害。戚继光在义乌、东阳、磐安招募兵员,在各地险要处筑寨驻兵抗倭,玉山的夹溪岭、乌岩岭都筑有寨隘,戚继光曾亲率义军在尖山教司武术,高举龙虎大旗与倭寇作战,打得倭寇闻风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