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9810字。
广东省东莞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请将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卷内或者学校提供的机读卡上。每题选出答案后,学校考生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2.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卷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叙事中的时间分为故事时间和话语时间,故事时间类似于日常生活中对时间的体验,话语时间指用于叙述事件的时间。短视频微叙事的话语时间体验,是与故事时间相比较而出现的主体心理感受,整体表现为话语时间对故事时间进行加速处理。
短视频话语时间的加速具体表现为:在时序上,常常采用高潮和“爆点”前置的预叙和倒叙;在时距上,短视频微叙事时距多为叙述时间大大短于故事时间的概述;在频率上,同一时间的重复叙述降低陌生感,比如短视频博主热衷于反复讲述自己最吸引人的一件事情,或者把同一个故事模板经过元素变换重复讲述等。因此,在时序、时距和频率上,短视频微叙事极力通过一次性的、瞬间的戏剧引爆,不断制造短暂即时的吸引力,一环又一环地勾住用户的好奇心,然后形成短视频整体上的长时间连续不断的叙事沉浸召唤。
短视频主体对时间的感知是加速基础上的扭曲。时间知觉扭曲是沉浸的重要特征,当用户以积极的情绪和高度的注意置身于短视频微叙事中,对时间的流逝毫无察觉,造成了对时间加快流逝的麻木。当主体融入影像加速流转的短视频世界,会被迫从日常时间感知中剥离出来,对短视频之外的感知保持关闭,将注意力集中于短视频观看,重复同质的视听刺激造成了维利里奥所说的“失神症”,对时间感知的扭曲也便形成了。
短视频微叙事具有即时性特点,文本的叙述时间、剧情铺垫、情节引爆、情感唤起、结局公布往往都只在瞬间,甚至只有几秒钟。用户从一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文本世界,再到播放结束或一个戏剧性内容释放结束,复归内心平静的刹那间重新恢复理智后便容易产生怅然若失的瞬间失意感。对游戏式沉浸观看短视频的用户而言,多个无意义瞬间的失意不断刺激造成心理上麻痹,法兰克福学派认为这种“麻木的愉悦”,是文化工业的本质——“娱乐变成了人人皆知的谎言,变成了宗教畅销书”。
总之,短视频游戏式观看取代了传统影视的被动接受,主体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数字世界中,而在游戏互动中,实现社会的短视频化与短视频的社会化的相互建构。但同时,无数影像碎片形成洪流冲刷过主体的意识,只留下些微经过的痕迹,重复同质的内容让主体在无聊和忙碌之间来回重复。究竟是人在刷短视频,还是人被短视频控制,变成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
(摘编自刘俊、董传礼《数字时代短视频观看的游戏式沉浸及其审美批判》)
材料二:
以加速为特征的短视频改变了传统的时空观念。短视频因紧凑的节奏、短小的篇幅、快捷的流动活跃于各种网络平台,填充着人们走路、吃饭、坐车等日常生活的“小时间”,甚至入侵了学习和工作的“大时间”。在对碎片时间和整体时间的双重蚕食中,短视频不是延展和丰富了人们的闲暇时光,导向“时间的富裕”,而是拥塞了生活的空隙、加速了生活的节奏、切割了整体的时间感,由此造成更为严重的“时间紧缺”。与此相应,短视频将越来越多的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收缩在屏幕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视频微叙事不断制造即时的吸引力,对用户形成连续不断的叙事沉浸召唤,其话语时间呈现加速特征。
B.当用户沉浸于短视频时,他们会屏蔽掉短视频之外的感知,从日常时间感知中抽离,形成时间知觉扭曲。
C.短视频节奏紧凑、篇幅短小、流动快捷,不但没有节省时间,反而蚕食了人们的碎片时间和整体时间。
D.短视频解构了稳定的时空观念,给人们带来了时间意识的零散与空间感的混乱,甚至造成了荒诞感的蔓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户一开始就全身心投入短视频中,但最终却产生瞬间失意感,这主要与短视频微叙事的即时性特点有关。
B.与对传统影视的被动接受不同,短视频用户是以主动的心态沉浸其中,这主要与短视频内容的重复同质有关。
C.结合两则材料可知,短视频冲击着传统的时间意识,扭曲了时间知觉,使人们沉溺在碎片化的瞬间中无法自拔。
D.两则材料都认为短视频带给人们的是浅表化感官体验,都对短视频给人们造成的心灵麻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3.下列短视频开场白,不能体现短视频“加速”特征的一项是( )
A.“3分钟教你读懂《红楼梦》。”
B.“3天瘦5斤,就靠这个动作!”
C.“成功没有捷径,我们来聊一聊!”
D.“如何用同一个素材写遍考场作文 ”
4.请结合材料一,谈谈生活中“短视频三分钟,人间一小时”现象产生的原因。
5.数字时代短视频风靡的当下,人们怎样才能保持对短视频的批判能力?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的看法。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海珠桥
巴金
河南同河北虽然中间只隔了一条珠江,却是不同的两个世界。从前没有桥的时候,人就靠着篷船和电船往来两岸。如今却有一座大桥把这两个不同的世界连接起来了。这就是新建成的海珠桥。
我在中国都市里见过的铁桥,这算是最大的一座了。但是桥上只有胡汉民的题字,修桥工人的名字是看不见的。
我住在河南的最大建筑物机器总工会的三楼上。一个小房间做了我的寝室。从整夜开着的窗户里,我看见对岸灯烛辉煌的河北夜市和西堤一带的高建筑物。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