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9320字。
四川省广元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疟疾,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寄生虫感染。据估计,地球上曾经生活过的人类,近半数都因疟疾而失去生命。这种跨越洲际的致命威胁,使“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在疾病肆虐中愈发清晰。正如全球史先驱麦克尼尔在《瘟疫与人》中所揭示的,历史学不能忽视人类与疾病相互影响的历史,疾病常常影响甚至左右世界历史的进程。
《双药记》正是将人类抗疟历程置于全球史框架中审视。近代以前,东西方各自探索抗疟方法:中医典籍记载的常山、马鞭草,与美洲印加人的金鸡纳树皮,构成平行时空下的智慧结晶。明朝正德年间,葡萄牙人抵达广州,打破了这种独立状态,欧洲人将美洲金鸡纳树皮奉为“神药”并传至全球。科研人员从中提取分离出活性成分奎宁,康熙皇帝成为中国最早使用该药治愈疟疾的人之一。
20世纪初,奎宁生产形成全球合作的工业化体系。1913年《奎宁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首个跨洲际制药垄断联盟(涵盖亚非种植园主、欧洲制造商及荷兰等殖民国家)的诞生。对当时的英国而言,奎宁是维持殖民统治的关键,若无此药“也许早就分崩离析”。
但“二战后,疟原虫对奎宁及其类似药物的耐药性成了全球疟疾防控的最大问题之一”。真正改变抗疟格局的是青蒿素的诞生。越南战争期间,耐氯喹疟疾肆虐促使胡志明向中国求援,中国科研团队启动“523任务”,最终发现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通过改革开放主动融入全球社会,推动青蒿素药物实现量产并走向世界,为全球抗疟事业注入新动力。
从美洲金鸡纳树皮到中国青蒿素,两种药物的全球传播史印证了该书的观点:人类在疾病面前唯有共享智慧、协同行动,才能书写命运与共的全球史。
材料二:
“双药”之一的青蒿素与1600多年前的《肘后备急方》有着奇妙的联系。但读罢此书,我们就知道不能简单将葛洪的“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与屠呦呦所发现的青蒿素建立直接的联系。事实上,其中的复杂性超乎我们的想象,也促使我们思考传统医药知识与经验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问题。
确定其中的有效成分并进行提取,乃至能够人工合成,这应该是多数中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寄生虫感染,对人类有致命威胁,地球上一半的人类都是因为疟疾而失去了生命。
B.1913年《奎宁协议》的签订标志着首个跨洲际制药垄断联盟的形成,该联盟涵盖亚非种植园主、欧洲制造商及荷兰等殖民国家。
C.张昌绍团队在抗战时期成功提取出“常山碱”,对疟原虫有着强劲的抑制功效,证明我国对抗疟药物活性成分的探寻在“523任务”前就已经起步。
D.屠呦呦受《肘后备急方》“渍”法的启发,意识到高温可能破坏青蒿素,从而改用低沸点溶剂提取,从而使“523任务”最终以发现青蒿素而收官。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双药记》将人类抗疟历程置于全球史框架审视,揭示了疾病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以及人类协同抗疟的重要性。
B.美洲金鸡纳树皮和中国青蒿素的全球传播史表明,只有共享智慧、协同行动,人类才能有效应对疟疾等重大疾病的挑战。
C.“但读罢此书,……其中的复杂性超乎我们的想象”既强调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十分复杂,又引发人们对传统医药知识价值的思考。
D.正是因为历代医师对葛洪记载的青蒿药方后半句“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一直视而不见,才给了屠呦呦一次成功发现青蒿素的机会。
3.下列说法与材料二最后一段观点基本一致的一项是( )
A.二战期间,马来西亚疟疾患者服用奎宁后,出现头痛、眩晕、耳鸣、失眠甚至精神错乱等症状,导致无法继续进行治疗而死亡。
B.中国现代药理学奠基者之一的张昌绍提取的常山碱具有良好的抗疟疾作用,但其毒性大、催吐性强,限制了它在临床中的应用。
C.2008年,柬埔寨首次报告恶性疟原虫基因突变,导致青蒿素清除寄生虫的时间延长3倍以上,随后,这一突变株扩散至非洲。
D.某癫痫患者得了疟疾,在服用抗癫痫药物的同时服用青蒿素,结果,该患者不仅先前病症没有缓解,还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
4.结合材料一、二,分析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如何体现“传统医药知识与现代科学方法的有机结合”。
5.《双药记》通过美洲金鸡纳树皮和中国青蒿素的全球传播史,揭示了人类对抗疟疾的历程。请结合材料,分析作者是如何以此来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界碑上的春天
魏旭凯
高原的风,像刻骨的刀。凛冽的呼啸声中,氧气显得稀薄而珍贵。抬头望去,苍茫雪山如银龙盘踞天际,云幕低垂,仿佛触手可及。
在这片海拔5000米的高原地区,驻守着一群年轻官兵。他们脸庞被紫外线灼成紫红色,嘴唇干裂,但目光清澈而机警,闪耀着青春的光彩。
(一)
界碑,是高原战士心中最神圣的坐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