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8670字。
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适应性练习
语文试卷
(全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完卷时间:120分钟;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 根据语境,补写出以下句子的空缺部分。
千年墨韵凝真情,万卷诗章绘世相。品读古诗文时,我们可以回望“吏呼一何怒!①___________!”(杜甫《石壕吏》)历史镜像里的人民疾苦;展望“故人不独亲其亲,②___________。”(《礼记??大道之行也》)大同社会里的亲如一家;感悟“③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清冷世界里的高洁志趣;体悟“④___________,心忧炭贱愿天寒。”(白居易《卖炭翁》)生存困境中的内心矛盾;参悟“⑤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空寂之境里的幽玄禅意;品悟“⑦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时空无界里的豁达乐观。
【答案】 ①. 妇啼一何苦 ②. 不独子其子 ③. 拣尽寒枝不肯栖 ④. 可怜身上衣正单 ⑤. 山光悦鸟性 ⑥. 潭影空人心 ⑦. 海内存知己 ⑧. 天涯若比邻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
注意“啼”“拣”“栖”“怜”“悦”“性”“潭”“己”“涯”等字的正确书写。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福建枕山襟海,是闽人得天独厚的家园。武夷山脉形成绿色屏障,挡住了北方冷空气的 A (侵袭/侵略);而漫长的海岸线,常年接受南来的季风和暖雨的滋养。在山与海之间,八闽大地遍布着岛屿和丘陵,点缀着城市和村庄。
摊开地图,这片形如茶叶的土地浸润于太平洋的蔚蓝之中,仿佛被大自然fù ① 予了无尽的灵气。而福建的人文历史则犹如香茗一样,拥有 B (浓厚/醇厚)芳香的韵味。山风海涛中,蕴藏着独特的人文之美;古厝围屋中,闪烁 ② 过耀眼的思想光芒。爱是福建人真挚的情感体验,美是福建人真实的生活方式,而智慧是福建人闪动的灵魂底蕴。
东南沿海的历史云烟,yùn育 ③ 了福建的文化血脉。福建人胸怀大陆文化和海洋文明积淀④ ,沿着八闽人文风景的文化细流,进入中华文明的广阔天地;在东西方文明交流与碰撞的文化风云中,迎接百年未有之转折的挑战。如今,这片土地正以山海兼收的气度,续写着向海而兴的时代。
(1)依次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_
(2)请为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A.________ B.________
(3)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成分残缺,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
【答案】(1) ①. 赋 ②. shuò ③. 孕 ④. diàn
(2) ①. 侵袭 ②. 醇厚
(3)如今,这片土地正以山海兼收的气度,续写着向海而兴的时代篇章。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识记。
①赋予:读作fù yǔ,指给予,交给,寄托(重大任务、使命等)。
②闪烁:指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烁”指光亮的样子,读作shuò。
③孕育:读作yùn yù,意思是怀胎生育,比喻在既存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
④积淀:指积累沉淀。“淀”本义为沉淀下来的泥渣,读作diàn。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
A.“侵袭”指侵入并袭击,强调的是一种侵扰、袭击的行为;“侵略”指侵犯别国的领土、主权,掠夺财富并奴役别国的人民,带有政治、军事等层面的含义。这里描述的是北方冷空气的侵扰,应选“侵袭”。
B.“浓厚”侧重于形容某种氛围、色彩、兴趣等很浓;“醇厚”多形容味道纯正浓厚,也可形容人的品质或文化等。这里形容福建人文历史的韵味,应选“醇厚”。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语段中画横线句子成分残缺,缺少“续写”的宾语中心语,可在“时代”后补写“篇章”:如今,这片土地正以山海兼收的气度,续写着向海而兴的时代篇章。
3. 名著阅读。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保尔《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请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具体的情节,谈谈保尔这段话给你的启示。
【答案】示例一:保尔在修筑铁路时,面临严寒、饥饿、疾病和匪徒袭击等多重困境。他穿着单薄的衣服在暴风雪中搬运木材,靴底烂掉仍坚持工作,最终因伤寒和肺炎倒下,却在病愈后立刻回到岗位。保尔的经历印证了“烈火与骤冷”般的淬炼——极端恶劣的环境如同“烈火”,病痛与死亡威胁恰似“骤冷”,但他在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煎熬中始终未屈服。这启示我们:真正的坚韧源于对信念的执着。生活中的困境并非终点,而是打磨意志的熔炉,即使暂时被击倒,也要带着更坚定的信念重新站起。
示例二:保尔在战场上为救战友朱赫来被弹片击中头部,昏迷数月后奇迹般苏醒;后来因长期劳累和伤病,不得不在疗养院接受治疗,但他始终拒绝脱离革命工作,坚持参与共青团建设和宣传活动。从枪林弹雨的战场到看不见硝烟的病榻,保尔始终处于“斗争”的前线。他的每一次“骤冷”(重伤、疾病)都伴随着“烈火”般的重生(对革命理想的更深刻认知)。这启示我们:成长的本质是与困境共生的过程。要像保尔一样,在烈火中锻造信念,在骤冷中沉淀韧性,最终成为任何困境都无法摧毁的“钢铁”。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理解。首先分析选段的含义,然后结合原著具体情节(如保尔四次死里逃生的经历),阐述这段话带来的启示。
“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