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2920字。
12 短文二篇 学案
【课前预学】
预学一 对仗是指写律诗、骈文时按照字音的平仄和字义的虚实写成对偶的语句。朗读《答谢中书书》两遍,从中找出三组对仗的句子,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①
②
③
预学二 朗读《记承天寺夜游》两遍。然后回味、思考:它与《答谢中书书》在朗读节奏和句式特点上有什么不同?将你的朗读体验写下来。
预学三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1)晓雾将歇 (2)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3)念无与为乐者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课堂导学】
导学一 为更好地学习《短文二篇》,全班开展了“作者印象”“美景共赏”“情理感悟”三个读书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活动一:作者印象
【材料一】
陶弘景(456-536),字 ,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南朝齐梁时思想家。著有《陶隐居集》。
【材料二】
苏轼(1037-1101),字 _ ,号东坡居士,眉山人, (填朝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材料三】
古人的“号”大多是成年以后自取的,一般都蕴含其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陶弘景的自号因他辞官隐居在江苏茅山华阳馆而得;而苏轼的号也是他自己取的,源于他被贬谪黄州时,在城东门外的一个土坡上开垦荒地、种植作物以补贴家用的一段人生经历。
(1)根据课文注释,将材料一和材料二补充完整。
(2)(2)结合以上相关材料,陶弘景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是: ;而大文豪苏轼在人生失意的情况下,自号“东坡居士”,你对他的评价是: 。
活动二:美景共赏
(3)《答谢中书书》篇幅短小,却将风景写得十分优美。请选择你喜欢的欣赏角度,参考示例,评赏文中的“山川之美”。如果你在阅读中生发出新的欣赏角度,可以把它补充在⑥处,展开评赏,并与同学分享。
欣赏角度
①视角多样;高与低、前与后、上与下、早晚,皆成风景。
②生机无限: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尽在短文的字里行间,动植物都是生机勃勃的。
③细节生辉:美感就在某个字眼里,美感就在句子细微之处。
④多种感官:风景可以看,可以听,可以触碰,更可以用心感受。
⑤色彩丰富:石壁色彩斑斓,竹林青葱茂密,其实云雾、夕阳、潜游的鱼儿也有各自的颜色••••••
⑥
【示例】
①视角多样:“高峰入云,清流见底"让我们仿佛抬头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