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2950字。
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学情诊断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①作为建筑功能性构件,窗既能通风采光,又能遮风挡雨。在中国文化里,窗还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建筑家贝聿铭说:“在西方,窗户就是窗户,它放进光线和新鲜的空气。但对于中国人来说,它是一个画框,花园永远在它外头。”这段话揭示了窗在中国建筑文化中的审美意义。
②“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漏窗无疑是为园林增色的建筑形式。顾名思义,漏窗是一种漏透而无闭合功能的窗户,俗称花墙头、花墙洞。在明代计成的《园冶》中,把它称为“漏砖墙”或“漏明墙”,通常建于园林园墙与廊壁之上,起到增加视角深度,延伸景观的作用。
③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观察一个人,最好的方法是看他的眼睛。漏窗被誉为古典园林的眼睛,如果说古典园林是一个美人,漏窗就是她顾盼生辉的眸子。
④一般窗户都兼具开敞闭合功能。漏窗形制一反常态,通体透空,且在窗洞内饰以各种镂空图案。如此构造,显然另有巧思。《营造法原》载:“园林墙垣,常开空宕,以砖瓦木条构成各种图案、漏洞,以便于凭眺,似有避外隐内之意。”可见,凭眺风景,区隔内外,营造意境,乃漏窗审美之要旨。
⑤漏窗有空窗与花窗之分。空窗是在墙上留出不装窗芯的窗孔,往往用来框景、借景。花窗是窗框内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的窗芯,花窗除了借景之外,还能体现园主的趣味和品格。
⑥在结构上,漏窗一般由外框、内框、窗芯组合而成。按制作材料来看,漏窗可分为木雕漏窗、砖雕漏窗、瓦漏窗、琉璃漏窗、石漏窗、铁漏窗等。木雕漏窗精致轻巧,但不易在露天环境中使用。石漏窗结实坚固,适合露天环境。砖漏窗采用异形砖砌成。瓦漏窗利用瓦片的天然弧形构成曲线优美的图案,造价较低。
⑦漏窗窗框与窗芯图案不拘一格。通常有抽象、自然与符号等形态。抽象图样多由直线、弧形和圆形组成。直线形图案有方形、万字形、回形、井字、冰裂纹等;弧线形有如意、方胜、宝瓶、直棂及软脚纹、灯笼锦、回云纹等。自然形图案多为具象纹样,有梅、兰、竹、菊、海棠、石榴、荷花等植物图案,鸟、龙、蝴蝶、鲤鱼、仙鹤等动物图案。综合形态图案,将文字与抽象图案结合使用,如寓意吉祥的“福、禄、寿、喜”等文字图案等。漏窗本身就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透过漏窗看到的景致,则更是变化万千。正如《园冶》中所说“轩楹高爽,窗户临虚,纳千顷之汪洋,收四时之烂漫”。
⑧细品漏窗之韵味,其整体设计形质兼具,蕴涵丰厚。漏窗不仅具有形式美感,更具有丰赡内涵。冰纹寓意“冰雪聪明”。云纹寓意祥瑞,《汉书•天文志》有“庆云见,喜气也”。方胜纹“胜”原为古代神话中西王母所戴的发饰,寓意长寿健康。折扇是古时文人标配,乃文人意趣的象征符号;宝瓶传说是佛教法器,寓意平安。
⑨漏窗形态各异,依景而设,处处点染园林深邃幽眇之意境。宋代郑獬《春日》一诗有“碧虹漏窗春日高”,描绘了漏窗内外光影照射交融之景象。
⑩框景乃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利用门洞、窗洞、柱廊等框住园中景致。漏窗对园林景观意境的营造,尽在一“框”之中。人们既可欣赏漏窗自身图案纹饰的静态美,又可玩味漏窗“框”借来的动态美。移步换景,园林墙垣与廊壁之上的漏窗,顷刻就可呈现不同的美景,让整座园林充满生机与妙趣。
⑪漏窗框景,趣在变幻。四季流转,阴晴变化,流动的风景被漏窗所摄取,构成一帧帧美妙的画面。恰如明代李渔所说:“时时变幻,不为一定之形。”移一步,变一象,转一眼,换一景,目不暇接。清代孙温《红楼梦》绘本更将漏窗的妙趣延伸体现于漏墙、漏屏风之中。
清代《红楼梦》孙温绘本中的漏窗(第七回王夫人做客梨香院)
⑫李渔说:“开窗莫妙于借景。”借景是中国园林意境营造的独特手法。《园冶》中说:“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道出借景美学之精要。超然客公众号
⑬借景之趣在于隔。园林学家陈从周《说园(四)》中说:“园林与建筑之空间,隔则深,畅则浅,斯理甚明。”漏窗隔而不断,形成内透成景、景中有景,外借成画、画中有画之观赏效果。《红楼梦》第十七回有这样一段描写:“贾政等走了进来,未进两层,便都迷了旧路,左瞧也有门可通,右瞧又有窗暂隔。”由隔断而生的景观,于疏影横斜中幽趣迭现。
⑭《园冶》将江南园林精要归纳为“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因借”要旨在于随高就低、因势安置,将局部的欣赏空间延伸出去,引入更丰富的景致。
⑮苏州园林中漏窗图案达400多种,沧浪亭一园之中便有108式漏窗,构图不拘一格,意象繁复,雕工精巧,各臻其妙。拙政园仅在一道复廊白墙上,就镶嵌出25个形态各异的漏窗,犹如粉墙上的立体剪纸,生机灵动,清秀雅洁。
⑯美学家宗白华说:“美的对象之第一步需要间隔。”作为间隔艺术的代表,漏窗这一来自古典园林的建筑形式,在今天依然可以为我们的城市增添一份灵动和浪漫。
(摘选自《光明日报》2024年12月管宁《别有窗外一隅幽——漫谈漏窗之美》)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贝聿铭从审美角度定位中国人心目中窗户的功能,这与西方只看重窗户通风采光等实用功能有着明显的不同。
B.与一般窗户具有的开敞闭合功能相比,漏窗通体透空,既能区隔内外,遮风挡雨,也能凭窗观景,营造意境。
C.杜甫《绝句》中“窗含西岭千秋雪”以窗框景,开窗借景,把视野拓展至白雪皑皑的远山,点染出壮美的意境。
D.《项脊轩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体现的是窗的实用功能,而非审美作用。
2.下列对《红楼梦》绘本图画中“漏窗”的解读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图画中漏窗从结构上来看形制多样,图案精美,富有变化。
B. 其中的漏窗,既有花窗,也有空窗,花窗图案有抽象特点。
C. 方形漏窗借助房檐的庇护,在制作材料上与圆形空窗不同。
D. 漏窗巧妙框取梅树全景,体现出“疏影横斜”的动态之美。
3.下列对材料论述和说明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②段简明阐释了漏窗的概念,准确、清晰地界定了其本质属性。
B.⑫段对李渔和《园冶》的两处引用围绕借景展开,形成总分关系。
C.⑮段以苏州园林为例,充分说明漏窗的形式繁复、功能多样。
D.结尾段宗白华的论断,可以与园林学家陈从周的观点相互提供佐证。
4.文章第三段的论述很有特点,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4分)
5.下面是某同学依据“漏窗”这一核心概念和文本内容梳理的漏思维导图,请你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补充标注序号处缺失的内容。(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匆离额济纳
范长江
骑骆驼作沙漠长征,在我尚为第一次。我们在北平和平绥线一带所看到的骆驼,体格总不很大,驼峰小而倒仆的多。这五只骆驼,因为被喀尔喀人终年休养着,精神焕发,体格壮美,其中三匹有出乎寻常的高度,人骑在驼峰间,只剩了一个头部比驼峰略高一筹。骆驼肚子肥大得可怕,从脊梁到肚底,我们这般骑士们的腿长只够它五分之二。新长的秋毛,是那样的鲜嫩,那样的舒展。
驼主兼向导的这两位蒙古喇嘛,一个叫道尔济,一个叫苏牧羊,是同胞兄弟俩。翻译是久留蒙古的汉人老杜。老杜从前拉骆驼惯走外蒙古,酒泉到绥远一路也很熟,蒙古话说得很漂亮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