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8040字。
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习近平主席在致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古典文明群星璀璨,不断滋养和启迪后世。两千多年前,中国和希腊两大文明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为人类文明演进作出了奠基性贡献”,强调“中国愿同各方一道,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这深刻揭示和彰显了中国古典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中国古典文明滋养和启迪现代世界提供了重要指引与根本遵循。
深入认识和理解中国古典文明,离不开中国古典学研究。中国古人围绕十三经、前三史和周秦诸子等经典展开文字、音韵等传统文学研究,在文本校勘整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中国古典学提供了稳固的知识根基。但今天的中国古典学绝非“复古”之学,而是紧扣时代脉搏的创新之学,担负着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使命。中国古典学既研究中国典籍和文化在本国的起源和发展,也研究它们在全球范围的发展和影响,其探索视野超越国界与民族,在和希腊文明、阿拉伯文明等其他文明的比较中,重新审视人类古老智慧结晶对现代世界的指导意义,推动不同文明间的交流对话,形成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正向力量。
中国古典文明的价值体现在历史学、哲学等诸多领域,展现出不同文明所共通的智慧品格。先秦时期的中国出现“百家争鸣”,涌现出大批卓越的思想家,为人类贡献了可传诸后世的不朽思想。比如,孔子所提倡的“仁爱”“民本”、墨子所倡导的“兼爱”“非攻”思想,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今天,人类社会再次走到何去何从的历史关口。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仅凭技术远远不够,必须依靠文明的力量。现代文明丰富多元,要解决全球问题,必须汇集全人类的集体智慧一起攻坚克难。比如,人类在改造自然过程中造成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对立。中国古典文明讲究“天人合一”,提出要遵循自然规律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认为人类应尊重并顺应自然秩序。这些来自中西方古典文明的智慧都启发我们更好地尊重自然,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生产生活,对于解决生态危机有重要指导意义。
(摘编自林静《让中国古典文明不断滋养和启迪现代世界》)
材料二:
聚焦“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于2024年11月6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中新社记者专访了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古典学研究分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刘小枫。
中新社记者:在您看来,中国与西方在古典学研究领域有何异同?
刘小枫:西方的古典学专指古希腊罗马研究,而中国的古典学则应从中华文明传统出发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古典文明在世界文明发展中做出了贡献,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为现代世界源源不断提供滋养和启迪。
B. 中国古典学的知识根基,来自中国古人对十三经、前三史和周秦诸子等经典著作的全面研究和文本校勘整理积累的大量经验。
C. 刘小枫认为尽管欧美分立了相关学科,但鉴于现代中国面临来自西方的历史挑战,中国古典研究与西方古典研究最好不要分立。
D. 《诗经》作为中国古典学中的经典著作,在战国时期,它的言辞是邦国间外交辞令的基础,其中饱含着实践智慧。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走到历史关口的人类社会必须依靠文明的力量,这样就可以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可持续发展等全球性问题。
B. 西方古典学起步较早,已有一定积累。德国古典学教育培育了尼采,但他却试图挑战德国古典学的实证史学取向。
C. 材料二中新社记者问题设计缜密连贯,设问从世界到中国、由传承到发展,形成了清晰的问题链,逐步引导访谈深入。
D. 材料一与材料二都写于首届世界古典学大会召开后,旨在围绕“古典文明与现代世界”,强调中西方古典文明的现代价值。
3. 下列选项,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一主要观点的是( )
A.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成为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的黄金准则。
B. 儒家的核心哲学观“中庸之道”为消除战争、实现人类和平提供了弥足珍贵的思想资源。
C. 法家的“势论”内涵丰富,被创造性地引入到文学领域,其“文势”概念影响深远。
D. “以道驭术”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哲学,其智慧在人工智能领域展现出新的时代价值。
4. 根据上下文,文中横线处中新社记者提出的问题可能是什么?请写出并阐述理由。
5. 教育部于2024年3月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首次设立中国古典学。请结合材料谈谈设立这一专业的深远意义。
【解析】
【导语】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希古典文明为人类文明作出奠基性贡献。中国古典学立足传统、面向未来,既深耕典籍研究,又推动文明对话,为解决全球性问题提供智慧。教育部设立中国古典学专业,旨在传承文明血脉,培养兼具历史担当与现代视野的人才,为文化强国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B“全面研究”错误。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人围绕十三经、前三史和周秦诸子等经典展开文字、音韵等传统文学研究,在文本校勘整理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中国古典学提供了稳固的知识根基”可知,是“展开文字、音韵等传统文学研究”,而非“全面研究”。
故选B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启示[注]
王愿坚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滚跌、跋涉,小部队终于走出了这段充满着艰难和危险的烂泥潭。
排长钟彦标踏上了一块大些的草墩,把背上的伤员轻轻放下,抬头看了看天,西北方向,一块乌云正缓缓地漫过来。再向前望去,他的心不由得一沉。这块不过亩把地大的高地上,散散乱乱地挤着五六十个红军战士:有一多半是伤病员。一看就知道,这些人都像他们一样,是掉队下来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