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7120字。

  任丘市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评估
  八年级语文试卷
  第一部分(1~2题11分)
  1.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河北,东临渤海,西倚太行山,北接燕山,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在河北辽阔的大地上,太行山脉的沟壑如巨龙蜿蜒,霎时(   )被朝霞染成金红。滹沱河奔流的水声与白洋淀的喧哗此起彼伏,芦苇荡间时有野鸭略过水面,在粼粼波光中留下转瞬即逝的踪迹(   )。
  (1)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霎时______    ②踪迹______
  (2)文段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______应改为______
  【答案】(1)    ①. shà shí    ②. zōng jì   
  (2)    ①. 略    ②. 掠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音。
  霎时(shà shí):指极短的时间,片刻之间。
  踪迹(zōng jì):指人或动物行动后留下的痕迹。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汉字字形。
  略过——掠过:指快速地从物体表面飞过、擦过。
  2.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镇海吼,以千吨铁骨铸就沧州魂灵。历经千年,(①)它已伤痕累累,(②)万幸的是,它依然______(屹立/伫立)于渤海之滨。沧州古城墙的斑驳砖石间,铁狮昂首的雄姿已守望十世纪风雨,爪下锈迹沉淀着宋元漕运的喧哗与明清烽烟的沉寂。这座世界最重铸铁文物不仅是工匠智慧的丰碑,更化身成流动的文化基因——当3D建模技术复刻它的每道纹路,当非遗传承人重燃千年冶铁炉火,沧州人正用科技与匠心编织历史与未来的经纬。
  随着时间的推移,珍贵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面临着挑战。我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传承和保护工作,让河北的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而不能让承载着燕赵大地记忆的瑰宝销声匿迹。
  (1)文段中①②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  但是 B. 不但  而且 C. 因为  所以 D. 只要  就
  (2)画直线的句子有语病,你的修改建议是______。
  (3)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处。______
  (4)请为保护河北历史文化遗迹写一则宣传语。
  第二部分(3~19题59分)
  一、古诗文阅读(13分)
  (一)古诗文默写(每空1分,共8分)
  3. 阅读下面文字,在横线上填写相应的句子。
  人生就像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生命中既有自然万物的静谧幽美,又有《诗经》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①______,②______”对美好的向往;生命中有黑暗亦有光明,有跌宕也有起伏,还有“海内存知己,③______”的乐观与豪迈;生命中也会深情凝望,难免有“蒹葭苍苍,④______”的满怀怅惘;生命中也曾有“凄神寒骨,⑤______”一般的孤独和茫然;还有“挥手自兹去,⑥______”的离愁别绪;亦是“千里马常有,⑦______”的悲慨;也会回忆起自己亦曾有过如大鹏一样“水击三千里,⑧______”的远大抱负。
  4. 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甲诗的作者是______代的杜甫,乙诗的作者是北宋的______。
  (2)两首诗的结尾句分别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志?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