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23780字。
河北省沧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下册。
一、阅读(70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市政上的发展,建筑物之新陈代谢本是不可免的事。但即在抗战之前,中国旧有建筑荒顿破坏之范围及速率,亦有甚于正常的趋势。造成这现象的明显原因有三个:
一、在经济力量方面之凋敝,许多寺观衙署,已归官有者,地方任其自然倾圮,无力保护;
二、在艺术标准方面之一时失掉指南,公私宅第园馆街楼,自西艺侵入后忽被轻视,拆毁剧烈;
三、缺乏视建筑为文物遗产之认识,官民均少爱护旧建的热心。
在此时期(抗战时期),也许没有力量能及时阻挡这破坏旧建的狂潮。在新建设方面,艺术的进步也还有培养知识及技术的时间问题。幸而同在这时代中,我国也产生了民族文化的自觉,搜集实物,考证过往,已是现代的治学精神,在传统的血流中另求新的发展,也成为今日应有的努力。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也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是艺术的大宗遗产。如果有复兴国家民族的决心,在对我国历代文物加以认真整理及保护时,我们便不能忽略对中国建筑的研究。
以测量绘图摄影各法将各种典型建筑实物做有系统秩序的记录是必须速做的。因为古物的命运在危险中,调查同破坏力量正好像在竞赛。多多采访实例,一方面可以做学术的研究,一方面也可以促社会保护。
研究中还有一步不可少的工作,便是明了传统营造技术上的法则。这好比是欣赏一国的文学之前,先学会那一国的文字及其方法结构。所以中国现存仅有的几部术书,如宋李诫《营造法式》、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乃至坊间通行的鲁班经等,都必须有人能明晰地用现代图解译释其中工程的要素及名称,给许多研究者以方便。研究实物的主要目的则是分析及比较冷静地探讨其工程艺术的价值与历代作风手法的演变。
知己知彼,温故知新,已学习科学技术的建筑师又增加了本国的学识及趣味,他们的创造力量自然会在不自觉中雄厚起来。这便是研究中国建筑的最大意义。
(摘编自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
材料二:
日本某学者甲有过一个斩钉截铁的断语:要想研究唐代建筑,只能去奈良。另一位学者乙在1930年的一次演讲中同样表示,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来说,“在中国方面,以调查文献为主;在日本方面,以研究遗物为主”。可堪玩味的是,聆听此番演讲的正是营造学社的诸位同仁。这个刚刚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思成认为,中国古建筑受损被毁在抗日战争时难以避免,但在抗战之前,中国古建筑荒废破坏的范围与速度就有超出正常的趋势。
B.在西艺侵入中国后,一些人轻视“园馆街楼”等中国建筑,在艺术标准上一时间失掉了指南,这是中国古建筑遭到破坏 原因之一。
C.梁思成认为,必须以测量绘图摄影各法系统记录中国各种典型建筑,这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为了唤醒社会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D.研究中国建筑最大的意义在于守正创新,为已经学习科学技术的中国建筑师增加中国传统建筑的学识和趣味,使他们的创造力雄厚。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建筑既是一种工程技术,也构成了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还能作为文化的表现、艺术的遗产。
B.用现代图解译释《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中国古代术书中工程的要素及名称,能够给研究者以方便。
C.营造学社是一个汇集了一批现代建筑学的先驱,以研究和保护中国的传统建筑为志业的学术团体。
D.通常,在大殿开始修建的时候,要在大殿外竖起有出资人姓名的经幡,由此可推断大殿始建之时。
3.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研究中国建筑的原因”的论据的一项是( )
A.伟大的建筑,如同高山一样,是多少世纪的产物。(雨果)
B.建筑就像一本打开的书,从中你能看到一座城市的抱负。(沙里宁)
C.最美的建筑,应该是建筑在时间之上的,时间会给出一切答案。(贝聿铭)
D.新生活要求新的造型,这种造型只能求助于新材料和新技术。(维斯宁)
4.研究中国建筑可以有哪些方法?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5.请根据材料谈谈梁思成追寻唐代木构的过程对我们做学问有什么启示。
解析】
【导语】这篇阅读材料以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的研究为核心,通过两则材料展现了建筑保护的历史背景、学术价值及实践探索。材料一从宏观角度分析古建筑破坏的原因,强调研究保护的必要性;材料二则以佛光寺的发现为例,生动呈现了学术考察的艰辛与意义。两则材料相辅相成,既体现了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也彰显了学者坚守文化自信、严谨治学的精神。整体论述逻辑清晰,兼具学术性与故事性。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这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为了唤醒社会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错误。材料一明确指出,系统记录建筑实物“一方面可以做学术的研究,一方面也可以促社会保护”,并非“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为了唤醒社会保护意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广陵绝响[注]
韩鸿宁
“嵇中散,该上车了。”典狱小吏在嵇康的囚房门外三四步的地方停下,像是被这牢狱安静的旋涡搅散了声音,空旷而逼仄的环境让他失语。周遭仿佛有一种强大的磁场,钳住了他的双脚与声带,踯躅而嗫嚅,向房间里那个半卧的巨人宣告着。
当了半辈子的典狱官,今天是他第一次感到如此压抑。他不了解这个一袭白衣的读书人,只是听说钟会校尉吩咐将这人单独关押,罪名是谋逆。数月以来,他从没看过其正脸,这犯人在房中或仰,或卧,或面壁,口中时有微吟,那些句子他作为一个粗人难以听懂,却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