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题,约11550字。
江西省西路七校2026届高三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2025年10月10日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隐喻不是寻常的语言,而是诗意的想象和修辞多样性的一种策略,非同寻常。而且,隐喻通常被看成语言文字的特征,而非思想和行为的特点。由于这个原因,大多数人认为没有隐喻的存在,他们依然可以自如地生活,而我们发现事实恰恰相反。不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在思想和行动中,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我们思想和行为所依据的概念系统本身是以隐喻为基础。
这些支配着我们思想的概念不仅关乎我们的思维能力,它们也同时管辖我们日常的运作,乃至一些细枝末叶的平凡细节。这些概念建构了我们的感知,构成了我们如何在这个世界生存以及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因此,我们的这个概念系统在界定日常现实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我们的概念系统大部分是隐喻——如果我们说的没错的话,那么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每天所经历所做的一切就充满了隐喻。
但是我们的概念系统不是我们平时能够意识到的。我们每天所做的大部分琐事都只是按照某些方式或多或少地在自动思维和行动。这些方式是什么却并非显而易见。要搞清这些,一个方法就是研究语言。既然交流是基于我们用以思考和行动的同一个概念系统,那么语言就是探明这个系统是什么样子的重要证据来源。
基于语言学证据(linguistic evidence),我们已经发现我们普通的概念系统,究其实质,大都是隐喻的,并且找到了一种方式来仔细鉴定那些建构我们如何感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的隐喻究竟是什么。为了说明什么样的概念是隐喻,这样的概念又如何建构我们的日常活动,让我们从“争论”(ARGUMENT)以及“争论是战争”这个概念隐喻开始阐述吧。日常生活中总是能见到这类表达:
争论是战争
你的观点无法防御。
他攻击我观点中的每一个弱点。
他的批评很在点子上。
和他争论,我从来没赢过。
如果你采用那个策略,他会消灭你。
他击破了我的所有论点。
……
我们不是仅仅要用战争术语来探讨“争论”,看到这一点很重要。实际上,我们会赢得或者输掉一场争论。我们把正在与之争论的人看作是对手。我们攻击他的立场,捍卫自己的立场,失去和赢得阵地,计划并使用策略。如果我们发现立场无法捍卫,那么我们就会放弃这个立场,开展一场新的攻势。争论中的一切规则大部分是来源于战争。尽管在争论中没有肉搏,却有唇枪舌剑。争论的结构——攻击、防守、反攻等反映了这一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争论是战争”成了我们这种文化中赖以生存的一个隐喻,这个隐喻建构了我们在争论中的行为。
试着想象存在这么一种文化,在这种文化中,争论不再被看作战争,没有人赢或输,攻击或防御、赢得或输掉也没有任何意义。想象一下有这么一种文化,争论被看成是一种舞路,参与者就是舞蹈演员,其目的是以平衡愉悦的方式来进行表演。在这样的文化下,人们将以不同的眼光去审视争论,以不同的心情去体会争论,以不同的方式去进行争论,并以不同的口吻去谈论争论。甚至我们可能干脆不把他们所做的视为争论,他们只是在做某种不同的事情而已,把他们说成在“争论”会很奇怪。如果以最可能中立的方式来描述我们与他们之间的文化差别,我们可以说我们的话语形式是以战斗语言来建构的,而他们的则是以舞蹈语言来建构的。
这就是所谓隐喻性概念的一个例子,即“争论是战争”这个隐喻(至少部分)建构了我们在争论中的行为,以及我们如何理解我们争论时的所作所为。隐喻的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的事物。争论绝非战争的亚种。争论和战争是两码事,前者是口头话语而后者是武装冲突,我们在其中所表现的行为也不一样。但是“争论”被部分地用战争术语进行建构、理解、实施和谈论。概念是在以隐喻的方式建构,活动也是在以隐喻的方式建构,故此,语言也是在以隐喻的方式建构。
而且,这是我们进行争论以及谈论争论的寻常方式。我们普遍使用“驳立论”(attack a po-sition)来谈论我们在辩驳对方的观点。这种谈论争论的惯常方法预设了一个我们几乎不曾意识到的隐喻。这个隐喻并不仅仅存在于我们所用的言语中,也存在于我们的争论这一概念中。争论的语言并非诗化的,或新奇的,或修辞的,它就是字面的。我们之所以用这种方式来谈论争论是因为我们就是这么构思的,我们依据我们构思事物的方式来行动。
至今我们最重要的观点就是: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事情,也就是说,不单是词语的事。相反,我们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在很大程度上是隐喻性的。我们所说的人类的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来构成和界定的,就是这个意思。隐喻能以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正是由于人的概念系统中存在隐喻。
(摘编自乔治•莱考夫、马克•约翰逊《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
1.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章中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隐喻不仅仅存在于语言文字之中,也存在于人们的思想、行动和日常生活之中。
B.支配我们思想的概念建构了我们的感知,构成了我们的生存方式以及人际关系。
C.我们的概念系统大部分是隐喻,思维方式也充满隐喻,但平时是很难意识到的。
D.不同文化背景下,话语形式的建构不同,因此基于隐喻来建立概念也是个别现象。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语言是思维工具,欲研究思维可从研究语言入手。
B.重构一些概念隐喻,或可以改变我们的某些行为。
C.隐喻性概念建立在两个有关联的客观事物基础上。
D.人类概念系统的构成离不开隐喻,我们赖之以生存。
3.下列选项中,不能够体现“争论是战争”隐喻的一项是(3分)
A.我粉碎了他的论点。
B.关注他的争论策略。
C.你不同意?好吧,反击啊!
D.我们的争论越来越抽象。
4.隐喻部分构建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概念,这种构建反映在我们平时的字面语言中。下列日常用语,体现了关于“想法”的什么隐喻呢?请参考“争论是战争”的隐喻分析,完成表格。(4分)
日常用语 概念隐喻
你的想法让我满口恶心。
他的想法我需要慢慢消化。
这些想法得让我斟酌一会儿。 ①
她的想法终于结成果实。
那个想法枯死藤上。
他伟大的想法播种于少年时期。 ②_
包装你的想法非常重要。
你的想法他不买账。
好的想法总能找到市场。 ③_
这个想法仍处于婴儿期。
他往那个想法里注入了新生命。
相对论促成了物理界不少想法的诞生。 ④
5.论文摘要是一篇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即简要概括论文的研究背景或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过程、研究结果和结论等,本文如欲单独发表,请尝试为之拟写论文摘要。(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我们的城堡
何其芳
在我关于乡土的记忆里,印象最深的不是我们的坐宅,而是站在我们坐宅的门外便可以望见的一个突起在丛林间的石筑城堡。它本来蹲踞在一座小山上,或者说一片大的岩石上,但远远看去,竟像是那蓊郁的林木的苍翠把它高高举到天空中了。
像一座方形的灰白色的楼阁矗立在天空中,但这是它的侧面,它的身体实际是狭小而长的。在它下方几百步之外,在那岩边,有一条山下的石板路可以通到县城。曾经有多少人从那路上走过啊!①那些过路人抬头看见这城堡往往喜欢把它比作一只汽船,不过,相较于他们见过的那些能驶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