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983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与周瑜相遇
  迟子建
  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个纵马驰骋、英气逼人的三国时的周瑜。
  因为月亮很好,又是在旷野上,空气的透明度很高,所以即使是夜晚,我还是一眼认出了他。当时我穿着一件白色的睡袍,乌发披垂,赤着并不秀气的双足,正漫无目的地行走在河岸上。凉而湿的水气朝我袭来,我不知怎的闻到了一股烧艾草的气息,接着是鼓角相闻,我便离开河岸,寻着艾草的味儿和凛凛的鼓角声而去,结果我见到了一片荒凉的旷野,那里的帐篷像蘑菇四处皆是,帐篷前篝火点点,军马安闲地垂头吃着夜草,隐隐的鼾声在大地上沉浮。就在这种时刻,我见到了独自立在旷野上的周瑜。
  我没有小乔的美貌,周瑜能注意到我,完全是因为在这旷野上,睁着眼睛的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我,一个就是周瑜。
  因为见到了我最想见到的一个男性,所以那一瞬间我说不出话来,我见到亲密的人时往往都是那个表情。
  周瑜身披铠甲,剑眉如飞,双目炯炯,一股逼人的英气令我颤抖不已。
  “战事还未起,你为何发抖?”周瑜说。
  我想告诉他,他的英气令我发抖,只有人的不可抗拒的魅力才令我发抖,可我说不出话来。
  我不知道又有什么战事要发生。这么大规模的安营扎寨,这么使周瑜彻夜难眠的战事,一定非同一般。短兵相接,战前被擦得雪亮的军刀都会沾有血迹。只有刀染了血迹,战争才算结束。
  周瑜并没有在意我的发抖,而是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便明白了艾草味的由来。可是先前所闻的鼓角声呢?
  周瑜转身走向帐篷时,我见到了支在地上的一面鼓,号角则挂在帐篷上。他拿起鼓槌,抑扬顿挫地敲了起来,然后又吹起了号角。他陶醉着,为这战争之音而沉迷,他身上的铠甲闪闪发光。
  我说:“这鼓角声令我心烦。”
  周瑜笑了起来,他的笑像雪山前的回音。他放下鼓槌和号角,朝我走来。他说:“什么声音不令你心烦?”
  我说:“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女人的洗衣声、男人的饮酒声。”
  周瑜又一次笑了起来。我见月光照亮了他的牙齿。
  我说:“我还不喜欢你身披的铠甲,你穿布衣会更英俊。”
  周瑜说:“我不披铠甲,怎有英雄气概?”
  我说:“你不披铠甲,才是真正的英雄。”
  我们不再对话了。月亮缓缓西行。篝火微明,艾草味由浓而淡。晚风将帐篷前的军旗刮得飘扬起来。我坐在旷野上,周瑜也盘腿而坐。
  我们相对着。
  他说:“你来自何方?为何在我出征前出现?”
  我说:“我是一个村妇,我收割完芦苇后到河岸散步,闻到艾草和鼓角的气息,才来到这里,没想到与你相遇。”
  “你不希望与我相遇?”
  “与你相遇,是我最大的心愿。”我说。
  “难道你不愿意与诸葛孔明相遇?”
  “不。”我说,“诸葛孔明是神,我不与神交往,我只与人交往。”
  “你说诸葛孔明是神,分明是嘲笑我英雄气短。”周瑜激动了。
  “英雄气短有何不好?”我说,“我喜欢气短的英雄,我不喜欢永远不倒的神。英雄就该倒下。”
  周瑜不再发笑了,他又将一把艾草丢进篝火里。我见月亮微微泛白,奶乳般的光泽使旷野显得格外柔和安详。
  我说:“我该回去了,天快明了,该回去奶孩子了,猪和鸡也需要喂食了。”
  周瑜动也不动,他看着我。
  我站了起来,重复了一遍刚才说过的话,然后慢慢转身,恋恋不舍地离开周瑜。走前我打着哆嗦,我在离开亲密的人时会有这种举动。
  我走了很久,不敢回头,我怕再看见月光下周瑜的影子。快走到河岸的时候,却忍不住还是回了一下头,我突然发现周瑜不再身披铠甲,他穿着一件白粗布的长袍,他将一把寒光闪烁的刀插在旷野上,刀刃上跳跃着银白的月光。战马仍然安闲地吃着夜草,不再有鼓角声,只有淡淡的艾草味飘来。一个存活了无数世纪的最令我倾心的人的影子就这样烙印在我的记忆深处。
  我伸出一双女人的手,想抓住他的手,无奈那距离太遥远了。
  我抓到的只是旷野上拂动的风。一个司空见惯、平淡无奇的夜晚,我枕着一片芦苇见到了周瑜。那片芦苇已被我的泪水打湿。
  1. 下列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小说前后“我颤抖不已”和“我打着哆嗦”这两处动作描写,表明了“我”对周瑜的倾心和不舍。
  B. “流水声、鸟声、孩子的吵闹声”“布衣”代表和平宁静的生活,“鼓角声”“铠甲”代表战争。
  C. 文中“我”和周瑜的交谈内容在变化,“我”的感情在变化,可周瑜对待战争的态度却没有变化。
  D. 文中的“我”认为真正的英雄并非在战场、在血腥的搏杀里,脱下铠甲的和平守卫者更是大英雄。
  2.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 小说第二段中环境描写突出了梦境的素雅、安静、荒凉、开阔等特点,渲染了战前紧张激烈的氛围,为周瑜的出场做了铺垫。
  B. 小说多次写到“烧艾草”这一细节,营造“我”和周瑜相见的氛围,推动故事的发展;“艾”与“爱”谐音,象征友爱和睦。
  C. 第一人称适合直接表达人物情感,便于拉近作者和读者的距离。本文第一人称的使用,将村妇内心世界的变化描写得淋漓尽致。
  D. 小说采用梦境方式穿越历史时空,通过类似寓言的方式寄寓人生道理,以女性的视角看待英雄人物,表达了珍爱和平这一主题。
  3. 联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分别概括苏轼心中的周瑜和本文塑造的周瑜各是怎样的英雄形象。
  4. 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英雄的梦,也有人说这是一个关于平凡的梦。这二者矛盾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5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孙子曰:“善动敌者,形之,敌必从之。”何以明之?
  魏与赵攻韩齐田忌为将而救之直走大梁魏将庞涓去韩而归。孙膑谓田忌说:“披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齐号为怯。善用兵者,因其势而利导之。兵法曰:‘百里而趋利者,蹶上将军。’使齐军入魏地为十万灶,明日为五万灶,明日为二万灶。”涓喜曰:“吾固知齐卒怯也。入吾地三日,士卒亡已过半。”乃弃其步兵,与轻锐倍日并行逐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