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200字。
《听听那冷雨》教案
重点:文句
一.作者
1.1928 重九日余氏生於南京。祖籍福建永春。青年時於四川就學,在南京青年會中學畢業後進入金陵大學修讀外文。 1950 五月到台灣,九月以插班生考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級,兩年後畢業。 1956 與范我存女士結婚,後育有四個女兒。年間先後任編譯官及大學教職。 1958 到美國進修,獲愛奧華大學藝術碩士,畢業後回台任教。先後任教於師範大學、政治大學,期間曾兩度赴美任多間大學客席講師。1972 榮任政治大學西語系教授兼系主任。 1974 到香港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
2.简评
余光中的詩,有著很重的自我生命反思感,這表明他對生命的看重;偶有在遣詞造句上,用戲謔的手法表達內心感受,也許人生總要點平衡吧。余光中的散文,常是以自我為中心出發的。從不少文章中看到,他的「情」是處處留的。從小時啟蒙、至家人散落天涯海角、自己遊歷住過的城鎮、執教的日子等,他都把心放下去了。余光中的評論,正是見證他為人從不馬虎、萬事從謹的態度。余光中的翻譯作品產量極為豐富。有中譯英的中國現代詩、也有英譯中的英美詩歌、小說以至戲劇。他在教授翻譯時,他常主張要譯原意,不一定要譯原文。這使他譯作品帶著信實和忠貞的寓意。
3.作品
乡愁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乡愁四韵】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二.听录音
三.整体把握
1.文章结构:全文分为四层
第一层(1-4自然段,即自开头至“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由台湾岛上的“雨季”引入对“大陆”的思念,“大陆”的“春雨”连接着“他的少年时代”。
第二层(5、6自然段,即自“听听,那冷雨”至“恐怕是谁也说不清楚了吧”)从“看看”、“嗅嗅”、“闻闻”的角度写“雨”,通过“中国风景”特有意趣与韵味的描述,以表达自己刻骨铭心的思乡愁绪。
第三层(7-12自然段,即自“雨不但可嗅,可观,更可以听”至“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是全文的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