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290字。
北京市海淀区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1.(18分)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地方志,简称方志,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素有“一方之全史”“地方百科全书”之称。从先秦“四方之志”到西汉魏晋地记,从隋唐图经到两宋方志,再到元明清的“一统志”,地方志的编修一直没有中断。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存旧志8000余种、10万余卷,约占我国现存古籍的十分之一。
地方志历来是历史研究的资料,但其受重视的程度又古今迥异。在传统史学视域中,地方志虽多被视作史籍列入史部地理类,但其记事的可靠性又常遭史家质疑。清代以前的正史纂修几乎不采用地方志的记载,正如章学诚所言:“自有方志以来,未闻国史取以为凭也。”即便是私家著作,对地方志的利用也是慎之又慎,将其限定在历史地理的范围之内。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肇域志》参考了千余种方志,这在当时的史学著述中并不多见。
20世纪30年代,在社会史大论战的背景下,地方志的史料价值得到了空前重视。顾颉刚、陶希圣、鞠清远等人,率先在《禹贡》《食货》等杂志上撰文,讨论地方志在揭示中国历史发展动力与脉络中的史料价值,探讨利用地方志的方法。有的学者则付诸实践,利用地方志素材进行研究。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可谓利用地方志资料研究移民史与人口史的先驱,他在20世纪30年代根据湖南五种方志中的氏族志,撰写毕业论文《湖南人由来考》,通过对各族的原籍、迁入地、迁入时间的分类统计,对隋唐以后湖南吸收外来移民的情况做了详细的阐述。梁方仲的《一条鞭法》(1936年),利用1000余种地方志,梳理了明朝“一条鞭法”在各地区实际推行的情况,成为利用方志资料探讨王朝制度与地方社会状况的经典著作。社会经济史学派创始人傅衣凌曾明确表示,地方志为其社会经济史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外,地方志也是海外中国学者研究中国史的最丰富的资料来源之一。何炳棣在20世纪50年代通过对卷帙浩繁的中国方志作抽样研究,撰写了《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1368—1953》一书,对明清间“丁”的实质变化进行考证,认为“丁”并非人口单位,而是赋税单位,为中国人口史和赋税制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轮新编地方志工作全面展开,地方志研究从此大盛。学者们纷纷撰文讨论地方志的价值,特别是其在史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学者们普遍认为,地方志更能反映民众的社会生活,因而可以弥补正史记载之不足。
(取材于李晓方的相关文字)
材料二
方志,横陈门类,纵述史实,是系统记载一方的“全史”。如今,它正突破“馆藏典籍”的传统定位,焕发新生。
江苏省在方志活化与应用方面的探索堪称典范。省方志机构历经十三年,编纂出版了《江苏历代方志全书》,这是全国体量最大的省域旧志整理工程。同时,他们大力推动方志
(1)根据材料一,下列不属于地方志的一项是( )
A.《竹书纪年》(战国,记述了帝王更替、会盟等国家重大事件)
B.《阳羡风土记》(西晋,记述了阳羡地区的地理风貌与民俗文化)
C.《沙州都督府图经》(唐代,记载了沙州山川水系、道路驿站等)
D.《乾道临安志》(南宋,记载了临安府乾道年间的户籍数据)
(2)根据材料一,下列关于20世纪学者对地方志的关注和利用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顾颉刚等学者在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地方志是研究中国历史的核心材料。
B.谭其骧的《湖南人由来考》用五种方志,理清了湖南汉族人口的迁移历史。
C.梁方仲的《一条鞭法》之所以成为经典著作,是因为他利用了1000余种地方志。
D.何炳棣借助方志考证明清间“丁”的实质变化,得出“丁”为赋税单位的结论。
(3)根据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编修《江苏历代方志全书》是全国体量最大的省域旧志整理工程。
B.浙江衢州以府志作为“参考手册”解决了旅游线路规划中的难题。
C.胥山遗址公园中各类文化活动的蓬勃开展,得益于对方志的有效利用。
D.三省四地的生动案例,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借助方志实现发展的新思路。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理解与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清代编修的方志局限在历史地理范围,因而不被研究者采用。
B.随着首轮新编地方志工作的全面展开,史学研究进入繁荣期。
C.地方志既能为民众普及地情知识,也能为决策者提供参考依据。
D.近百年来,地方志从助力学者研究,转而走向了服务百姓生活。
(5)根据以上两则材料,简述方志是如何在历史的进程中焕发新生的。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2.(1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襄、樊自咸淳丁卯被围以来【1】,生兵【2】日增,水陆之防日密,自是孤城困守者凡四五岁,往往扼关隘不克进,皆束手视为弃物。所幸城中有宿储可坚忍,然所乏盐、薪、布帛为急。
既而荆阃【3】移屯旧郢州,重赏募死士,得三千人,皆襄、郢、西山民兵之骁悍善战者。求将久之,得民兵部官张顺、张贵,其智勇素为诸军所服。先于中水峪立硬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