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4课时,约9100字。
勾践灭吴
选自  《国语》
教者  甘肃榆中恩玲中学(730100)  白瑜厚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国语》的体例及主要内容。
2、  理解文言实词:知、成、耻、资、服“等的含义;了解几个通假字:帅、政、取、有。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对文彦文的感悟、理解能力。
2、揣摩人物语言,体会说理动情艺术。
德育目标  
1、学习勾践在逆境之中不气馁、不沉沦,刻苦自励、战胜困难的精神。
2、理解文种、申胥的忠贤报国之志。
教学重点:
1、积累本课要求掌握的重点实词与虚词及文言句式。
2、理解勾践卧薪尝胆、发奋图强的奋斗精神。
教学难点:
1、掌握古汉语中省略句的类型和特点。
2、体会文中外交辞令的巧妙传神,锤炼语言方面的字约意丰的特点。
教学方法:
以诵读为主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熟悉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诵读课文,归纳重点字词句,以达到熟读全文、背诵部分段落的目的。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简介《国语》思想内容、文学价值与本文相关时代背景;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疏通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是颜迈为颂扬蒲松龄坚韧不拔的意志而作的一副对联。这幅对联中出现了两个著名的成语典故,一是“破釜沉舟”,一是“卧薪尝胆”。有哪位同学知道这两个故事的,请讲讲。(“破釜沉舟”,讲的是我国秦朝末年的项羽即上联中的“有志者”,我们后面有一篇课文《鸿门宴》里,讲会讲到他。当时他作为上将军,率领其军队与秦军交战,要越过漳河到对岸抢占对方的阵地,为了表示有进无退,有战必胜的决心,他与军队渡河之后,要把军队中的“釜”——古代一种煮饭的锅,全部砸碎,把渡船也砸烂沉到江底, 背水一战。于是他的军队士气高涨,异常勇猛,与秦军大战九次,取得了巨鹿之战的胜利,打败了秦军的主力,为以后攻破秦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一历史事实。)而下联中的“苦心人”讲得又是谁呢?他是怎样在失败后卧薪尝胆,处心积虑,务求报仇雪耻,终于达到目的的呢?今天,我们结合历史事实和课文的记述,看看这位“苦心人”是如何实现心中理想的。(板书课题)
二、题解:
《勾践灭吴》节选自《国语·越语》,记述越王勾践与吴王夫差之间的矛盾斗争并最终战而胜之的故事。
1、关于《国语》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一样都是左丘明所作,一般的看法是,《国语》有一个成书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周代两种官)改编、润色而成,是分别叙述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国的记言史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前990年)起到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共538年的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国语》的编写意图,是“求多闻善败以鉴戒也”。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