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1070字。
第18课   勾践灭吴
丹阳市第五中学 朱满华
教学目标
熟悉课文内容,把握文章结构
    学习和积累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了解特殊的语法现象          
通过分析人物具体生动的言行,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设想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特殊文言句式。学生在学习本文时,要反复诵读,加强理解和记忆。教学中,应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难点在于通过人物的议论和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学习本文要激励学生学习勾践的迎难而上、发奋图强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课前预习
(一)阅读下面文字,了解作品及写作的有关背景。
1.关于《国语》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分别记载了周王朝及诸侯各国之事,而主要在记言,故名《国语》。《国语》的记载起于西周穆王二年(公元前990年),终于东周贞定王十六年(前453年)。司马迁说:“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从此一般都认为《国语》乃左丘明所作。由于《国语》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其实《国语》记事虽亦终于智伯,而所起则远至周初,显然各自为书,与《春秋》不是一个系统,号为“春秋外传”很不当。且书中所记多与《左传》重复,或相抵触,彼此间往往详略互异,这说明《国语》与《左传》的编纂并非出于一人之手。但它的作者和《左传》一样,应是战国初期一个熟悉历史掌故的人。
    《国语》所反映的进步思想虽不如《左传》鲜明,然也不乏具有进步意义的文章。如祭公谏穆王征犬戎说:“先王耀德不观兵。”又说:“无勤民于远。”召公谏厉王弭谤说:“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等等。
2.了解背景
本文记叙了吴越兴亡的历史。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势不两立。吴国依靠了伍子胥、武的计谋,往西攻破强大的楚国,往北威慑到齐、晋两国,往南攻打越国。越王勾践领兵迎击,在姑苏山打败吴军,击伤了吴王阖庐的脚大趾。吴军撤退,阖庐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勾践杀死你的父亲吗?” 夫差答说:“不敢忘记。”当天夜里, 阖庐死去。夫差立为吴王后,任伯嚭为太宰,演习战斗射技,三年后攻打越国,在夫椒山(今江苏苏州)打败越军,又乘胜攻入越都。越王勾践即位三年后,讨伐吴国,在五湖大败,率五千甲退守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并使人向吴求和。本文就是从这里开始。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会稽(  )      水犀(  )   贾人(  )  
败吴于囿(  )  爪牙(  )   仇雠(  )  
冬则资絺(  )  吴子胥(  ) 寡人请更(  )   
国之孺子(  )
答案:
kuài  jī  xī gǔ yòu  zhǎo   chóu  chī  xū  gēng  rú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1.不可失也已(  )
2.壮者无取老妇(  )
3.将免者以告医(  )
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  )
5.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
6.三年释其政(  )
7.而摩厉之于义(  )
8.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歠也(  )
9.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
10.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  )
11.无不餔也(  )
12.虽悔之,亦无及已(  )
答案:
1.“ 已”通“矣” 2. “ 取”通“娶 ”   3.“免”通“娩” 4.“ 句”通“勾 ”  5.“帅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