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题,约16130字。

  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学科试题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阅读(65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骑马周游世界
  海勒根那
  父亲骂我是二流子,说我一事无成。他指的是我没考上大学,还整天像只旱鸭子那样大摇大摆走东窜西,游手好闲。不仅如此,我还脚不沾泥,手不扶犁,这让他更气急败坏。可他不知道我是有抱负的一代,我有我自己的梦想,也有自己的一套。我其实正喂马劈柴……我要骑马去周游世界。
  我想到做到,积极准备,整装待发。
  我家有一匹棕红色的马,它毛乱鬃秃,年老体衰,脖子总是低过身子,显得垂头丧气。棕红老马也是我们嘎查仅有的一匹马,整个苏木早已经禁牧二十几年了,别说牛羊马,就是驴子也见不到一头。所有农活——耕种、锄草、收割、打场,一律机械化加化学药品作业,根本也用不着牲畜。这匹老马之所以一直留到现在,是因为父亲听说苏木要建博物馆,父亲准备把这匹硕果仅存的纯种蒙古马高价卖给他们,这可是块活化石,是我们科尔沁游牧历史的见证。在周游世界之前,我得说服父亲借马一用。
  父亲不识字,但我可以给他照本宣科:“知道先祖帝国的疆域有多大吗?”
  我煞有介事,父亲直勾着眼……
  “从里海一直到北京,南面到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罕和喀山,也就是说从印度之北部、朝鲜半岛、中央亚细亚之全域、俄罗斯帝国之大半、底格里斯与幼发拉底两河间之南部,都曾是先祖的马蹄踏过的土地……我们也得出去转一转,去先祖走过的地方溜达溜达!”
  “怎么溜达?来回的路费谁给报?”父亲立马提出现实问题,这在我的意料之中。
  我说:“不用坐什么汽车火车,我们可以骑马,骑咱家那匹马去周游世界!”
  父亲听完沉吟片刻,看来我的话奏效了,说动了他的心思。这时父亲不再和我言语,而是背着手走向了马厩。父亲掰开马嘴看了看马的牙口,又抬起它的蹄子瞧了又瞧,最后拍着老马弱不禁风的脊背对我说:“我看它驮两个人够呛,还是你一个人去吧。”
  说这话时,父亲眼里甚至滚动着两颗泪珠。
  这么轻易就搞定父亲,出乎我的意料。事实证明,自那天开始父亲对我的态度也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有事没事就用一种怨妇的目光看这个儿子,殷殷切切,哀哀怨怨。
  我那两天日夜钻研地图,却愈发愁眉苦脸,一筹莫展。父亲有些纳闷,我不得不向他说明烦恼。父亲凑到我眼皮底下准备帮我出出主意。可眼前混混沌沌的这一大张纸把父亲搞晕了,父亲问我:
  “这是天书吗?”
  我耐着性子,首先向他科普一下宇宙的知识。我说:
  “知道地球是圆的吗?”
  父亲认真地点点头。
  “那就好办了,你瞧,这就是咱们的地球,这蓝色的部分都是大海,花花绿绿的地方都是陆地。瞧见没,这几乎整个亚洲和绝大部分东欧的土地都是当年咱圣祖成吉思汗和他子孙的地盘……”
  父亲还是没有什么概念,挠着脑袋问我:“那能有多少个毛都营子大?”
  我把嘴撇到腮帮上不屑一顾:“毛都营子?这么和你说吧,假设满天空的星星是先祖的疆域,那么毛都营子就是其中一条银河里最小的那颗。换个比喻,假设整个科尔沁沙地是老祖宗的版图,咱毛都营子就是一粒沙子……”
  父亲听了,怔了半天一句话没说,不声不响地走了
  我来到村西边的沙坨子里,不出所料,父亲正傻呆呆地坐在那儿。那天的月亮出来的稍晚,金黄黄的圆盘孤零零地在村东边停着,而我的父亲孤零零地坐在村西头。在他的头顶,满天都是浩瀚的星斗。我来到父亲身边,见他正低着脑袋,口中喃喃自语。父亲的头发白了,脸上布满刀刻的皱纹。秋风微凉,他佝偻着背缩成一团,看上去那么干瘪瘦小。我不禁可怜起父亲,扶着他瘦削的肩膀挨着他坐下来,问他:
  “你看什么呢?阿爸。”
  “我在看地上的沙子。”
  “沙子有什么好看的?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父亲举头仰望深渺的夜空,忧伤得像个诗人:“连毛都营子村都是一颗沙砾,谁知道有一天它能飘到哪去?谁又知道再过一些年,世界上还会不会有毛都营子村呢?”
  这话让我听来震惊,我仔细看了看父亲:“阿爸,你跟我说句实话,你是不是看先祖的疆域图受刺激了?”
  父亲摇摇头,把脸转过来严肃地对我说:“不,什么都吓不到我,先祖的疆域再大也都是过去的事儿了,我是在考虑疆域之外的事儿。”
  我愈发惊讶:“疆域之外的事儿?”
  父亲说:“蒙古疆域再大也是先祖骑马走出来的,所以马比蒙古疆域大。过去你的爷爷和他们牧业生产队的人曾经赶着几十匹马去过锡林郭勒,还去过海拉尔。那时我还小,他跟我说,知道锡林郭勒和呼伦贝尔草原有多大吗?站到天上也看不到它的边儿,骑马跑上十几天也跑不到它的尽头。那得有多大?我和小伙伴们想象不出来,问你爷爷。你爷爷说:有一天你们长大了能骑马了,去看看就知道了。可等我们长大了,苏木和嘎查却不让养牲口了,骑马的蒙古人也改种了地,过去放牧的沙草地都种上了庄稼,漫天的苞米地遮住了我们的眼睛,没有马我们蒙古人也失去了腿脚,我们哪儿也去不了啦,我们连沙子都不如。”
  我说:“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我们能怎么办?”
  父亲用深沉的目光看着我,说:“我们以后不再种庄稼了,让沙地重新长草,我们养马。”
  我认为父亲这是疯了,说:“不种庄稼咱家吃啥喝啥?再说你养那么多马干啥?”
  父亲诡秘地笑了:“养马是为了骑马周游世界。”
  (有删改)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父亲对“我”的游手好闲颇为不满,表明他对“我”当下的状态不认可,他认为年轻人应学习或者劳动。
  B. 父亲眼里“滚动着两颗泪球”,既体现出他因不能陪儿子周游世界而愧疚,也表明他对儿子不舍。
  C. “我”为父亲介绍先祖帝国 辽阔疆域,又为他科普宇宙和地球的知识,说明“我”对天文地理很擅长。
  D. “我”和父亲都想“骑马周游世界”,表明“我们”都对现状很不满进而想逃离,去追求理想浪漫的生活。
  2.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写“我”家棕红色马的稀有和衰老,反映了禁牧令的现状,也暗示了“我”“骑马周游世界”难以实现。
  B. 文章用月亮、星斗、秋风等意象来写夜晚村庄的景象,烘托出父亲的复杂情绪,并为下文对话做铺垫。
  C. 通过父亲回忆介绍爷爷的经历,并将“我”、父亲和爷爷三代人的追求串联起来,具有历史纵深感。
  D. 小说以父子“周游世界”的讨论为明线,以草原的历史变迁为暗线,双线交织丰富了小说的内容。
  3. 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地方,一说“这在我的意料之中”,一说“出乎我的意料”,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4. 文中频繁出现“咱毛都营子就是一粒沙子”“连毛都营子村都是一颗沙砾”“我们连沙子都不如”之类的关于“沙子”这一意象的语句,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句中“沙子”的内涵。
  【解析】
  【导语】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一对蒙古族父子围绕骑马周游世界的梦想展开对话。父亲眼中的二流子儿子渴望重走先祖之路,而衰老的马匹、禁牧的草原与现实的困顿交织成矛盾。当父亲凝视沙粒说出我们连沙子都不如时,一场关于文化根脉与生存选择的思考悄然浮现。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的能力。
  B.“既体现出他因不能陪儿子周游世界而愧疚,也表明他对儿子不舍”错误。父亲流泪是因老马“弱不禁风”“驮两个人够呛”,本质是对马匹能力的无奈,并非对儿子的愧疚或不舍。
  C.“对天文地理很擅长”错误。“我”介绍疆域和地球知识是为说服父亲借马,属临时行为,无证据表明擅长天文地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两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当时流辈咸推之。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