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128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为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在“考生号”处填涂考生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58分)
  (一)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十八岁出门远行
  郑士波
  父母一早出去了,中午回来的时候,脸色很不好。终于,母亲忍不住了,对我说道:“波仔,今年考不上就算了。我们明年再考。”
  我平静地询问后得知,曹二姑给我批的八字是:没有上大学的命。
  父母比我还焦虑不安,又不敢在我面前表现出来,就偷偷去找了我们那个小城里远近闻名的算命人。大家都叫她曹二姑。
  对此,我完全不相信。我的成绩一直都很好,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班上的第一名。对于考试,我非常自信。
  我不相信自己没有考大学的命,哪怕考砸了,也能上个二本大学吧。
  知了单调地鸣叫着,叫声没完没了,从敞开的窗户传进来,让即将十八岁的我极度烦躁。空气异常燥热,一点风都没有,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就如同烙饼在滚烫的热锅上被来回翻动。
  漫长的等待,让我的自信一点一点失去。我开始整晚整晚地失眠。关上灯之后,双眼盯着黑黑的屋顶,困却睡不着。因为睡不着,眼泪总是流个不停。
  耳边不时传来邻居们的闲话,说是哪个成绩好的同学去年没有考上,复读了一年,今年还是没考好。有人对父母说:“你们家波仔不是成绩很好吗?不会也考不上吧?”
  还有人不知怎么就知道了曹二姑给我批的命,到处宣扬道:“成绩好有啥用啊?没那个命也不行啊。人斗得过命吗?”
  我开始想,要是我今年考不上,会怎么选择呢?①是出门打工赚钱,还是复读一年呢?或者在家务农?或是做点小生意?我不知道。因为这些年,我一直都在努力读书,我想考上大学。我不知道考不上大学该怎么办。
  在连续一周的失眠后,我的头发开始大把大把地掉。每天早上起床,枕头上都是头发。头顶前部已经掉光了,两侧也稀稀拉拉的,都能看得见头皮了。
  就在我原本茂密的头发快要掉光的时候,终于等到了北京一所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要去北京的前几天,母亲带着我进了一趟城。给我买了一套秋衣秋裤后,剩下的钱也买不了什么了,哪怕是打折的断码的鞋。
  她腆着脸,带着乞求的语气,让卖鞋的人再便宜一点。
  “我还没见过这么便宜的鞋还要讲价的。”女老板有些轻蔑地说,“要是没钱,就不要买了。我做生意是要赚钱的,又不是开善堂的。五十是最低价,你爱买不买!”
  “可是,我只有四十块钱了。老板,你就行行好,卖给我好不好?”
  母亲这低声下气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就说:“妈,我不要了;我还有鞋穿。”
  母亲听到我这句话,看着我右脚那只破了个洞的鞋,眼泪扑簌簌就下来了:“我太穷了!我儿子考上大学了,我连一双新鞋都买不起!”
  我第一次看见母亲在一个陌生人面前嚎啕大哭,她似乎要把这些日子的委屈都哭出来:“我无能啊!我对不起我优秀的儿子啊!”
  我本来想劝母亲说,我实在不需要一双新鞋,破的那双鞋补一补,还能接着穿的。可是,一看见母亲哭,我有点懵了,一时间不知所措。
  卖鞋的那个女人看母亲哭了,也慌了,说:“大姐,你先别哭嘛,有事好好说。我真的给你的是最低价了,我从厂里拿的就是这个价,真的
  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曹二姑是小城里远近闻名的算命人,母亲相信她,怕“我”难过,忍不住宽慰“我”。
  B. “我”虽然对成绩很自信,但在等待中依然变得烦躁,因为考上大学对“我”意义重大。
  C. 小说结尾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我”对新世界、新生活的憧憬。
  D. 邻居们、卖鞋女人对“我”的生活境遇没法感同身受,他们是作者塑造的“看客”形象。
  2. 对小说中画线句子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句子①中的几个问句,表现“我”高考后的焦虑不安,证明“我”对这次高考异常看重。
  B. 句子②中使用了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由于家庭的贫困让母亲对钱过于吝惜、不舍。
  C. 句子③中意识到的“某种意义”,是指“我”要脱离家庭、脱离舒适区,独自去闯人生。
  D. 句子④中进入眼帘的楼群、街道、汽车,渲染了城市的热闹,烘托了“我”走出小城的喜悦。
  3. 小说用大量的笔墨写“我”和母亲买鞋的情节,请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如此安排的用意。(6分)
  4. 同处青春时期的“波仔”和《哦,香雪》中的“香雪”有哪些相似之处?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材料一: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比年入学,中年考校。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①,不能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