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10字。

  6 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教学目标 1.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了解新闻评论的特点,梳理作者的论述思路。(重点)
  2.文化自信  审美创造:准确理解作者的观点,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重点)
  3.文化自信  审美创造:树立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珍爱和平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播放有关南京大屠杀的视频)同学们,2025年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8周年。2017年12月13日,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中国以隆重的公祭仪式悼念死难同胞。记者前去参加悼念活动,他以铁的事实,铿锵有力的语言,告诉世界人民,我们珍爱和平,但不能忘记历史。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短评——《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1.知识链接
  (1)公祭日意义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同时国家公祭日的设立,也是中国与世界更好地在沟通,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2)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特点是:①具有新闻性、政治性、说理性、时效性;②主要面向广大群众;③与其他评论一样,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2.积累字词
  (1)读读写写
  公祭(jì)   国殇(shāng)  初衷(zhōnɡ)
  杀戮(lù) 篡(cuàn)改 抵赖(lài)
  妄(wàng)图 辱没(mò) 呓(yì)语
  遁(dùn)形 悼(dào)念     铭(míng)记
  彰(zhāng)显 缅(miǎn)怀 惨绝人寰(huán)
  振聋发kuì(聩)
  (2)解释词语
  ①国殇: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死难的军民。
  ②初衷:最初的心愿。
  ③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④呓语:梦话。
  ⑤遁形:隐藏形体。
  ⑥惨绝人寰:悲惨的程度人间从未有过,形容悲惨到了极点。人寰,人间。
  ⑦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
  ⑧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⑨彰显:鲜明地显示;显著;明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