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题,约16260字。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考试用时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深沉的历史意识,为中华民族打下了维护大一统的人心根基,成为中华民族历经千难万险而不断复兴的精神支撑。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
  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中华文明长期的大一统传统,形成了多元一体、团结集中的统一性。“向内凝聚”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团结统一是福,分裂动荡是祸,是中国人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宝贵经验教训。中华文明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
  (节选自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东西并峙,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两个庞大帝国之间,没有直接接触,然而彼此都间接地知道远处有这样一个大国,广土众民,文化粲然。中国人称罗马帝国为“大秦”,俨然视为遥远的另一个秦帝国,其推重可知!东西两大帝国的统一大业,均由本处于边陲的势力,凭借优势的武装力量,以征伐完成——这也是双方共有的形式。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指出,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想要认识中国,必须立足于其源远流长的历史,否则无法理解古今中国以及未来中国。
  B.材料二引用秦灭六国不驻军、诸侯灭秦不守秦地、汉兴无戍军三例,意在说明秦汉军事力量薄弱,无法派遣军队控制地区。
  C.材料二谈到秦汉与罗马文化,指出欧洲基督教具有强烈排他性导致了文明分裂,而中国因推行儒家教化消弭了地方的文化差异。
  D.材料二中提到地中海的航道不会构成固定的网络,不依赖固定的资源供求,这体现了罗马帝国经济体系的灵活性优于秦汉帝国。
  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材料一以“唯一绵延不断的国家形态文明”为核心前提,推导出“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的结论,为讨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做铺垫。
  B.材料二“罗马军队马背上取得的天下,还是只能从马背上统治”一句,既概括了罗马军事征服的特点,也暗示其统治具有脆弱性。
  C.材料二并非仅呈现秦汉与罗马的差异,而是结合中国本部与地中海区域的地理环境、族群构成等背景,分析差异产生的深层原因。
  D.材料一侧重对比分析,材料二侧重理论阐释,论述角度不同,但都与“文明的统一性与连续性”有关,有利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以下表格是对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政治体制的梳理和分析,请根据原文在下表括号中填入恰当的语句,每处不超过10个字。(3分)
  比较维度 秦汉帝国 罗马帝国
  地方治理 郡县制 ( ① )
  官员任免 (  ②   ) 罗马军团留戍
  监管方式 (  ③  ) 无
  4.材料二具有史论文的严谨性,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4分)
  5.材料一提出中华文明的统一性追求“是文明连续的前提,也是文明连续的结果”。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普通劳动者
  王愿坚
  林部长走下公共汽车,解下脖子上的毛巾,把脸上的汗擦了擦,便急急忙忙地扛起行李往工地上走。
  走在后面的刘处长紧走了几步赶上来,把手里的零碎东西往将军面前一递,气喘吁吁地说:“部长,把背包换给我。”
  “算了吧,你也不是小伙子。”将军看了刘处长一眼,笑了笑说,“咱俩彼此彼此。”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