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410字。
致橡树
  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 
  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
  1、  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指导 
  教学课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 
  爱情是永恒不老的话题,“在地愿为连理枝,在天愿做比翼鸟”的比翼双飞,“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心心相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为泪始干”的忠贞不渝,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歌颂她的圣洁、美好,表达自己爱情观。那么当代诗人舒婷又是怎样看待爱情的呢?让我们倾向女诗人的心声,倾向新时代爱情宣言——《致橡树》。
  二、作者简介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 
  二、初读诗歌,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一)教师范读,学生听读 
  要求:注意节奏和重音 
  (二)学生自由朗读 
  要求: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这首诗有极强的节奏感,长短句错落有致,许多诗句两两对应,朗读时有跳跃感。感情基调理智、冷静。
  三、再读诗歌,整体感知 
  1、第一层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讨论、明确:第一层意象有:凌霄花、小鸟、泉源、险峰。这一组意象均表现为依附橡树或无偿地付出自己的特点,表现出与橡树的不平等关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