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复习错别字产生的原因。
2、提高用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错别字产生的几种原因。
2、如何正确判断词语中出现错别字。
教学难点:
1、如何判断词语中出现错别字。
2、对音、形等相近的字的区别。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内容及步骤: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近几年的考试对错别字的考查重点主要集中在别字上。1992—2002年高考的“字形”考题共出现42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投影)
1、音近字 :
川(穿)流不息 仗义执(直)言 重叠(迭) 鸠占鹊巢(雀) 委曲(屈)求全 人才荟(汇)萃 人情世(事)故 一筹(愁)莫展 百战不殆(怠) 没(莫)齿不忘 融会(汇)贯通 随声附和(合)
2、形近字 :
戊戌(戍) 杳(沓)无音信
3、音、形 相近字:
眼花缭(缭)乱 稗(裨)官野史 精神矍(钁)铄 国籍(藉) 插科打诨(浑) 掂(惦)量 针砭(贬)时弊 贪赃(脏)枉法 脱颖(颍)而出 不胫(径)而走 纷至沓(踏)来 积毁销(消)骨 冷漠(寞) 痉挛(孪) 偏僻(辟) 孽(蘖)根祸种 气冲霄(宵)汉 扑朔(溯)迷离 娇生惯(贯)养 惨绝人寰(圜) 装幀(祯) 气概(慨) 凋敝(蔽) 责无旁贷(代) 一张一弛(驰) 味同嚼蜡(腊) 束之高阁(搁)
二、解题指导
1、 以义为纲,据义别形
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