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860字。
九年级上语文教案(六)
第五单元
单元教学目标
一、本单元都是我国古代小说的精华部分,通过阅读,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加强对文学的兴趣,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
二、注意领悟文章的思想内涵,从中获取思想的火花,照亮前进的方向。真正做到古为今用。
三、了解小说故事的来龙去脉,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粗知故事梗概。
四、在阅读时注意不同人物的语言在语气等方面的不同。
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共安排 9 课时
17《智取生辰纲》2课时
18《杨修之死》2课时
19《范进中举》3课时
20《香菱学诗》2课时
课前准备
17《智取生辰纲》PPT MP3课件
18《杨修之死》PPT MP3课件
19《范进中举》FLASH课件 PPT 课件
20《香菱学诗》PPT MP3课件
第五单元
17、《智取生辰纲》教案
教学目的:
一、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 二、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三、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教学重难点:
一、了解认识杨志的思想性格。 二、学习作品明暗两条线索的特殊叙事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
了解〈水浒传〉的主要内容及节选课文中的故事情节。环境描写对情节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水浒传〉是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作品。主要思想倾向是官逼民反。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 罗贯中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本文节选的,〈智取生辰纲〉描述的主要人物杨志也是“一百单八将 ”之一,节选课文中他还没有“造反”。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的生平不详,以下仅供参考:苏州人,声于元末,名初为避祸迁于江苏兴化县。
二、学生读书:要求能复述基本故事情节。思考问题:吴用等人是如何智取的?
三、学生读完书,复述故事情节。之后,思考、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智取生辰纲是吴用的计策。他就像玩魔术一样,眼见得一桶酒,人家吃没事,杨志一行人吃,却倒下了。作者把谜底放在最后揭晓,最后才说出人名。说明计策,上文则隐去人名,就显得扑朔迷离,神奇莫测。晁盖等七人主动亮出客商的伪装,解除了杨志的戒备心理。在歌声中,白日鼠挑酒上场,引众军汉买酒。其实两桶都是好酒,料杨志必然阻止。晁盖一伙过来先喝一桶。借舀酒做手脚,前一瓢掩饰,后一瓢下药,白日鼠追这个,夺那个,写不露丝毫破绽。这一伙痛饮解渴,安然无恙,引得众军汉心痒难耐。晁盖一伙的做法,完全麻痹了杨志一伙的警惕心理,终于诱其入了圈套。有趣的是白日鼠故意来个正题反作,一个劲不卖,说:“这酒里有蒙汗药在里头了。”论事实,这倒是真话,真可谓“假作真时真亦假”。
18、杨修之死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析作品的叙事线索和杨志的思想性格。 2、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理解本文精巧的构思。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水浒》理清情节结构
一、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我们初步品味了“四大名著”的魅力,但是“四大名著”实际上各有其独特之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介绍作者作品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
三、口述故事经过。
四、分析故事情节
五、从情节来看,小说构思有何巧妙之处?
1.善用伏笔:
杨志误失生辰纲实际在前文有多处暗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些伏笔。(略)
2.善用景物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