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26张,含一个视频文件。
相 关 资 料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是《诗经》里面的话,意思是全天下的土地都是属于王的;凡是国土上生活的人都是王的臣子。
【作者简介】
聂绀(gàn)弩(nǔ)(1903--1986),湖北京山人。现代作家,以杂文和散文见长。他是中国现代杂文史上继鲁迅、瞿秋白之后,在杂文创作上成绩卓著的战斗杂文大家。他曾说过自己是学习乃至仿效鲁迅的杂文的一个。他的杂文在维护鲁迅开拓的杂文传统,继承和发扬鲁迅杂文的战斗风格上,作出重要贡献。他的杂文直面现实、针砭时弊,富于知识性、逻辑性,在当时的杂文领域较有影响。杂文集有《关于知识分子》、《历史的奥妙》、《蛇与塔》、《血书》、《二鸦杂文》、《寸磔(zhé)纸老虎》、《聂绀弩杂文选》、《聂绀弩杂文集》等。
【杂文简介】
杂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它是短小的文艺性社会评论。既是说理的,又具有文学的因素。短小精悍、活泼隽永,以幽默、讽刺的文笔,鞭挞丑恶,针砭时弊,求索真理,剖析人生。杂文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的文章。好的杂文,被誉为“匕首”或“投枪”。
中国自战国时代以来诸子百家的著述中就有这一类文章,到20世纪20~30年代,经鲁迅的倡导和垂范成为独立的文体。
【课文背景知识】
1.杂文都是有感而发,有针对性的。本文设想了“我若为王”后的种种情景,是想批判当时社会的什么现象?作者说“我生活在这些奴才们中间,连我所敬畏的尊长和师友也无一不是奴才,而我自己也不过是一个奴才的首领。”这样说有什么用意?文章结尾说“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的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这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意识?
2.聂绀弩在杂文写作上,有意学习鲁迅的笔法,但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行文恣肆,用笔酣畅,反复驳难,淋漓尽致,在雄辩中时时显出幽默与俏皮。请认真阅读课文,看看这些特点在哪些地方得以体现?
3.本文写于20世纪40年代初期,文中所揭露的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在当今社会现实中是否依然存在?今天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当怎样“拿来”?
【重点难点讲解】
一、重点讲解
1.深刻的主题——对奴隶性的深刻批判,对自由、民主、平等的热切期盼。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