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指导与同步训练
【点燃思维火花】
1.小说中,作者把别里科夫写成一个怪物,“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的卧室挺小,活像一只箱子”,连睡觉也藏在套子里。当然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有这样的人,那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作者笔下的别里科夫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他也曾恋爱,而且差点结了婚。他也有自尊心,遭到柯瓦连科的训斥,他心慌意乱;被华连卡嘲笑,他无地自容,以致一命呜呼。作者又是如何将两者结合在一个人物形象身上的呢?
2.小说描写的社会环境,代表了两股历史潮流:专制主义的潮流和民主自由的潮流。在民主自由的新潮流面前,专制主义显得更加反动。作品中,作者安排哪些人分别代表了这两股历史潮流呢?
3.许多人受着专制主义的辖制,心里是非常反感的,只是敢怒而不敢言。别里科夫显然跟这些人不同。他把沙皇政府的一切看做是天经地义,还以教育者自居,惟恐别人出乱子,认为自己有责任向别人进行忠告。别里科夫之类的人是一种社会现象,那么,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现实意义呢?
【重点难点解读】
1.把握别里科夫这一人物形象的典型意义;(重点、难点)
2.小说中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重点)
3.作品中夸张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重点)
学习本文的重点在于分析人物形象。对于别里科夫这个人物,要注意其社会典型性,分析人物不能简单化、单一化,既要看到他可憎的一面,也要看到他可悲的一面。要深刻理解别里科夫为什么会成为“套中人”。
学习本文的第二个重点是分析本文的语言艺术特色。本文的语言艺术特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幽默讽刺手法的运用,二是夸张的细节描写。契诃夫的幽默是机智的幽默,略含讥讽,平而不淡,浓而不烈。契诃夫作品的夸张也来源于平凡现实生活,他从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取材,把笔触伸向人物内心深处,工笔细描般地刻画人物性格,让人们从人物的行动中看出他的精神状态。
【鉴赏指引】
1.整体感知作品,了解故事情节
鉴赏这篇小说,应先在阅读全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作品,了解故事情节。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介绍别里科夫的特征(开头到“显然也是苦事”)。由对别里科夫的外表、行为、思想方式和生活习性的描写,展示别里科夫古怪、孤僻、保守落后的性格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