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0700字。
5.孔乙已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理解孔乙已是怎样一个人物,认识封建教育毒害知识分子的罪恶和造成孔乙已悲剧的社会根源。
2、理解肖像描写对该画人物性格的作用。
3、理解文章中用词的准确、精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语言,神态和动作描写,表现孔乙已的悲剧性格。
2、用环境描写提示孔乙已悲剧的深层原因。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注音
咸 亨 砚 羼水 打折腿 荤 蘸 附和 阔绰
2、解词
不屑置辩-不值得辩解。
颓唐不安-情绪低落,精神萎靡。
二、题解:
这是继《狂人日记》后写的一篇白话文小说,又是一篇反封建制度和封建科举制的战斗故事发生在清朝末年,清政府仍然推行八股取士的愚民政策,许多知识分子毕生死背《四书》《五经》,爬上去的作威作福,爬不上去的穷困潦倒。文中的孔乙已从本质上说不是坏人,他深受封建教育和科举制度的毒害,封建思想侵蚀了他的灵魂,使他形成自命清高,好喝懒做,迂腐无能的性格,但还有善良的一面,他的说话和行动中还有几分朴实和憨厚。
鲁迅写此文的目的是为了配合“五四运动”掀起的反封建教育的新文化运动,教育人民认识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的罪恶,从而激励人民批判封建的思想文化,彻底推翻黑暗的封建制度,当然,鲁迅对孔乙已错误的思想和麻木不仁的性格是采取批判态度的,但对他的悲惨命运则表示同情。
三、全文结构
1、默读。
2、(1-3)介绍孔乙已活动的社会环境。
(4-13)孔乙已的悲惨遭遇。
(4-9):开端,发展:孔的经历、言行、性格和社会地位。
6.一厘米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二些生僻字词的用法,能正确、灵活地加以运用。
2、了解小说的有关知识,明白作者如何通过这种体裁表情达意。
3、通过作者对文中主人公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有关常识,在此基础上加以记忆。
2、体会小说这种文学体裁如何表达作者的情感以及如何使情感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3、领会小说的巨大思想内涵及其对于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重要意义。
难点:
1、理解课文中对陶影心理活动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
2、理解作者通过文中主人公来反映母亲的苍凉和对孩子锲而不舍的挚爱。
三、教学设想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在学习中应抓住矛盾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品味戏剧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维持自己的尊严,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而作出的良苦用心。
四、课时安排:三课时
五、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生活在衣食无忧的成长环境中,但你们的父母为了你的成长,为你的付出,你感受到了吗?特别是伟大的妈妈们,她们背着岁月的沉沙,心灵有很多沧桑的折痕,但希望自己的孩子生长出纯正善良高贵的品行,能比自家有出息,你是否感受到了她们的苍凉和对你们锲而不舍的挚爱?今天,我们就从一件小事中去体会一下吧! [板书] 6、一厘米――毕淑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