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00字。
齐桓晋文之事
《孟子》
教学目标: 
       1、继续积累文言文的重要词语和重要句式。 
       2、理解孟子的保民而王的思想。 
       3、欣赏本文中孟子的论辩特色。 
教学重点: 
        孟子的善于设喻、迂回曲折、层层深入的论辩特色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本文一问一答紧紧相连,内容篇幅长,结构层次不是太容易,需要老师提示。 
课时安排: 
        两大课时 
第  一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孟子其人 
      本单元全是孟子的文章,所以有必要先来了解他的基本情况。 
        孟子,名轲。战国时邹人。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的门人,一生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宣扬“仁政”,但是始终不受重用,然而他傲视诸侯,决不苟同, 晚年返回家乡讲学著书。 
        后来,人们将孔子和孟子并称“孔孟”,且称孟子为“亚圣”。 
        结合课本150页的方框内容来了解孟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1、仁政思想——              
2、民本思想——民为贵君为轻 
3、性本善——凡人皆可成尧舜 
4、进退两自如的个人修行——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二、串讲一二节词句翻译,了解谈话初始状态。 
   1、字词: 
(1)徒:                 门徒 
(2)焉:                 助词,无意义。 
(3)是以后世无传焉       所以后世没有流传 
       臣未之闻也             我没有听说这些 
       无以,则王乎          不停止非要说的话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吧 
  2、由对话的开始几句可见谈话双方开始的立场是怎样的? 
      我们先来看看齐宣王想谈的两个人是什么样的人: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晋文公定乱扶周,破楚救宋;皆是春秋时的霸主。可见他喜欢的想谈的就是霸道之事,而霸道和孟子所主张的王道是两个对立的主张。 
    霸道——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王道——以儒家的仁义治理天下 
    由此可见,谈话双方开始的立场是完全对立的,而且对方是君王,孟子在这种情形下要想向齐宣王推行他的仁政几乎是不可能成功的。 
    孟子用一句托词“我没听说过”轻巧的转换了话题,既不得罪齐宣王又回到自己的预设话题上来了,但是,想要成功也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 
三、然而最终的结果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