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850字。
《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安徽宣城第六中学  李宁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生平和封建科举制度的相关文学知识;
2梳理故事情节,掌握相关字词,理解文章思想;   
3鲜明形象的人物语言,逼真形象的细节描写。
能力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夸张、对比的讽刺艺术;
2与《孔乙己》作比较阅读,感受封建科举制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挖掘第三个读书人——作者吴敬梓,通过作者生平及作品《儒林外史》的创作渊源对文章思想作深入解读。
德育目标
深刻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树立新社会环境中正确的读书观、认知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难点
分析范进、胡屠户两个人物形象培养学生鉴赏小说细节描写的能力。
教学设计
    1教学设想:本文节选自吴敬梓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儒林外史》,文章围绕中举前后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通过底层文人范进境遇的变化,以及其岳丈胡屠户、众乡邻和张乡绅对其态度前后的截然不同,深刻揭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命运的主宰和对人性的扭曲。文章内容生动、语言形象,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易融入其情境,在引导学生兴趣的同时把握文章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以分析人物形象为契机进行评析和比较,深化对封建科举制度罪恶的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鉴赏能力。
    2教学方法:讨论法、比较阅读法
    3教学用具:多媒体展示台、CAI课件、基本教具
    4教学用时:2课时
教学进程
一布置预习
1了解作者吴敬梓及《儒林外史》; 
2中国历代选拔人才制度的演变,尤其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
3阅读课文,初步整体感知,落实字词常识。(教师随堂检查补充,上2同)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一课时已经学完了小说《孔乙己》,在那篇文章中作者鲁迅先生用“笑”中含“悲”的氛围,塑造了封建科举制度牺牲品“孔乙己”
这一人物形象,那么在文末总结中我们认为造成孔乙己这一命运的关键是他“连半个秀才也没捞到”,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范进中举》这一课,文中的主人公也是和“中举”联系在一起,由此我们得知,读书人的命运往往和他所处时代人才选拔制度有密切的关联,那么中国存在过哪些人才选拔制度,这两个人物所处时代又是怎样选拔人才的,那种制度是利是弊,前一节课我们已经布置了预习,下面请同学来谈谈你们查找资料的收获。
三学生介绍预习收获,教师适当补充(多媒体展示相关内容,具体见附录1)
中举:乡试考中了以后就称为举人,举人实际上是候补官员,有资格做官了。按清代的科举制度规定,举人可以到吏部注册,可以取得一定官职,可以当县官、县太爷了。
四师生共读,梳理情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