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17张。附带教案。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教案)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品味本文人格化腊梅所赋予的多重人格精神,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引导学生领悟生命的意义,从而思考如何理解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3.品味本文的诗化语言
[教学重、难点]:
1.把握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借咏叹腊梅在艰苦环境中展示的精神风骨(坚忍顽强、勇于献身、甘于寂寞),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引导学生探讨作者笔下人格化腊梅的幸与不幸,联系自身,理解生命的追求价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眼下正是阳春三月,万物复苏,发荣滋长。古人有云:“草木本无情”,“荣枯自有时”。诚然,它们是无声无情的生命,但是多情的人类却将自己的主观情思投射到了自然界植物身上。纵观古今诗词歌赋,无论是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野草,郑板桥的那几株“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竹子,亦或是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余光中浸染乡愁的一张邮票,世间万物经过作者主观情思的点染都有情生动起来。那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