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七部分,约4210字。
 《 记承天寺夜游 》总复习(熊甫军)
                     (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2分)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3分)
参考答案:    1 念:考虑、想到 步:散步、漫步(每空0.5分)
  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得1分,答出表现的心情,言之成理得2分)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14分)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选文的作者_______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同属“ 八大家”之列。(1分)
   2、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
   3、用“/”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1分)
           盖竹柏影也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2分)
   ①念无与为乐者           念:——
   ②相与步于中庭            步:——
   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
   ①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
   ①作者描绘的世界: 
   ②作者的心境: 
  参考答案:
1、苏轼,唐宋。(答完全正确者得1分;否则,不得分)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6、盖/竹柏影也 
   3、①考虑,想到 ②散步(或漫步、走、行走)
   4、①(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1
   5、①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 ②自我排遣的旷达(或虽遭贬谪依然 旷达)            
(三)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文后练习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本文选自《     》,作者是________,题目是《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