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00字。
高二语文半期试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Ⅰ卷(30分)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贾人(gǔ) 渌水(lù) 满襟(jīn)惊悸(jì)
B.渚清(zǔ) 霁(jì) 凝噎(yē) 天台(tāi)
C.汤汤(shāng) 晏晏(yàn) 踟躇(zhí chú) 徂尔(cǔ)
D.纤纤(qiān) 脉脉(mò) 踯躅(zhízhú) 暧暧(ài)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石扉 阑干 秋暝 老态龙钟 B、苍海 暮蔼 故垒 谈笑风生
C、飘零 鹧鸪 戍角 与世长辞 D、愆期 箜篌 歆羡 殒身不恤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不知道本文的读者中究竟有多少人曾仔细观察过在那个激动人心的博物馆里展出的那些绘声绘色的展品的全貌。
B、他们根本不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在他们看来,平民意识犹如一块一文不名的破布。
C、不管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黄发垂髫的孩童,都被这盛大的场面深深的吸引住了。
D、随着三甲短信票选的揭晓,被外界称为“媒体盛宴、全民狂欢”的“超女”大赛终于曲终人散。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阐述创新教育的重要性时,他仅列举了一个例子,就使老师和家长点头称是。
B、权威人士强调: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各种煤矿爆炸事件不再发生。
C、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
D、按规定,世界遗产地的保护状况发生变异,将被敦促予以纠正;无积极反应的,将被列为“濒危遗产”;无力阻止遗产价值丧失的,则将被除名。
二、5、对《诗经》三首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衣》是一首军中歌谣,表现士兵同仇敌忾、慷慨从军的乐观精神和保卫祖国的英雄气概。全诗分三章,采用了起兴和重章复唱的手法。
B、《氓》第三章写女主人公对沉溺爱情而不能自拔的追悔,只用了比喻的手法,自然、贴切而又形象地表达了女主人公对少女的告诫。
C、《氓》描写了一个被遗弃的妇女的不幸遭遇和她对负心汉的强烈怨恨,反映了夫权桎梏下女主人公的软弱与不能自主命运的悲哀。
D、《静女》是《诗经》中以馈赠信物抒写纯真爱情的诗篇。
6、陆游在《书愤》一诗中用了诸葛亮《出师表》的典故,杜甫在《蜀相》一诗中也用了诸葛亮的典故。以下对他们用典的用意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书愤》用典赞颂了诸葛亮旷世功勋,后人无与伦比;《蜀相》用典同样在赞颂诸葛亮一生的功业。
B、《书愤》用典意在呼唤像诸葛亮这样的人才,以实现恢复中原之志;《蜀相》用典意在表达对诸葛亮壮志未酬的同情。
C、《书愤》用典表现出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的崇敬;《蜀相》用典概括诸葛亮一生功业,缅怀古人,表达敬意。
D、《书愤》用典实际上是诗人以诸葛亮自比,以此自勉,表明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心志;《蜀相》用典表达了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表现了诗人壮志未酬的痛苦心情。
7、对《虞美人》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春花秋月”指春天、秋天,用美好的时光来反衬囚居生活的痛苦。
B、“小楼昨夜又东风”有两层意思:一层是明白写出的,昨夜春风起了,又是一个春天来了;另一层是写他夜中失眠,才有痛苦的抚今追昔,才能发出“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哀叹。
C、“雕栏玉砌”泛指旧日南唐的宫殿。“只是朱颜改”是写它们的主人都改换了,表现了作者个人的相思之怨。
D、词的上片着重抒写囚居生活的痛苦和对故国往事的思念。下片表达了一种失落的愁苦之情。通篇直抒胸臆,文字浅显清丽,音调和谐流畅,比喻巧妙含蓄。
三、阅读下面的文宇,回答8到10题
我们从何而来?仅在十年前,科学家们还一致认为大约320万年前的东非阿法种是最早的人类祖先。而2002年考古学家在西非乍得湖畔发现了一个至今有六七百万年历史的化石,他们认为这是近乎完整的人科动物头盖骨化石,该发现动摇了人们原先关于原始人类历史的概念。这个化石被称为“托迈”,意为“生命的希望”。它很可能是所有原始人类的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