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200字。
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06学年第一学期高三期中联考
语 文 试 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A.不啻 炽烈 整饬 叱咤风云
B.狡黠 诘难 拮据 瞠目结舌
C.惬意 脸颊 挟持 汗流浃背
D.股份 蛊惑 贾祸 怙恶不悛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孪生 载跟斗 开门揖盗 摇摇欲坠
B.证券 敲竹杠 贸易壁磊 强劲反弹
C.祖籍 背黑锅 故伎重演 虚左以待
D.出局 穿小鞋 科班出生 尘埃落定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中,西部各省既要把握住这个求发展的绝好机遇,又要避免在立项中头脑发热,不作调查研究,__________从事。
②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偏僻荒凉的小镇,如今,建起了规模________的大学城和科技园区,变化之大,令人感慨不已。
③从致力于普及15年基础教育,到大踏步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________向终身教育挺进,我省教育正在形成巨大的覆盖面。
④国外有一种流行的说法,“人的一生中只有两件事是逃不过的,即纳税和死亡”。_____,纳税是和生活消费密切相关的。
A.轻率 庞大 甚至 因此 B.草率 宏大 乃至 因为
C.轻率 宏大 乃至 因此 D.草率 庞大 甚至 因为
4.下列各句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康熙王朝》是一部以史实为依据的鸿篇巨制,它反映了康熙在位时所有的重大历史事件。
B.与父母、朋友相处,只有用“心”去沟通,才会使所有的误会、隔阂涣然冰释,让真挚的亲情、友情历久弥新。
C.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因为地域不同,自然环境、风俗人情、文化积淀往往差异很大,这些都综合地反映到人的性格上。
D.讨论会上,大家对这个问题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且说得都有道理,弄得我不知听谁的好。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欧美怀旧金曲(1)》《欧美怀旧金曲(2)》两本书收集了50首改编曲目,都经过了精心挑选,风格多样化,让弹奏者感受到不同的曲风。
B.专家指出,气象预报精确度怎样,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与实际环境相符的物理模型,二是要有精确详尽的观察数据。
C.目前,人类对地震、火山、海啸等突如其来的灾变,只能通过预测、观察来预防或减少它们所造成的损失,还不能控制它们的发生。
D.经过近20年的努力探索、勤奋工作,至今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广泛的重视和加强。
6.下列句子在修辞使用上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足球队兵败狮城,使进军世界杯的梦想再一次化为泡影,许多球迷伤心到了极点,那泪水就像自来水管喷射出来的一样。
B.在不同风格的作品中,有的感情汹涌澎湃,犹如奔腾的草原上的野马;有的感情含而不露,就像朦胧月下的荷花。
C.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乘凉,听爷爷讲聊斋故事。他讲到紧张的时候,大家都屏住气;讲到轻松的时候,大家都拍手大笑。这时连月亮也探头探脑,冷眼瞧着我们。
D.在莽苍苍的原野,这一组建筑遗迹宛如一支正在覆灭的船队,而那丛生的荒草,便是海藻,杂陈的乱石,便是这荒野的海洋中的一簇簇泡沫了。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回答7-10题。
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
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绛霄”;“白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