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630个字。
5、词两首教案
福建省漳州市华侨中学 赵陈丹
一、目的要求:
1、学习阅读词的方法,了解词的格式。 
2、体会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境界。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反复吟咏感受诗句的声音、色彩、形象来培养学生的语感,理解诗的含义。
难点:理解毛泽东诗词的风格、意境和艺术魅力。
三、教学时数:二教时
四、教学步骤过程:
课前准备:
1、关于作者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催人奋进的光辉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之令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2、关于写作背景
(1)《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1月29日,红军撤离土城,回师东进,再渡赤水,2月25日,经激战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此战役,击溃和歼灭敌军两个师又八个团,俘三千余人,取得长征以来的最大一次胜利。毛泽东登上娄山关,纵目眺望,只见千山峻岭,起伏连绵,如浩瀚大海,浪涌波逐;长空湛蓝,纤运不滓,夕阳缓缓下移,绯红、鲜艳、透亮。胜利的喜悦与眼前壮美的景色相契合,毛泽东诗兴蔚起,灵感奇发,吟成这首《忆秦娥·娄山关》。
(2)《沁园春·雪》——1936年2月5日,毛泽东亲率红军抗日先锋队到达黄河仅二十来里的清涧县的袁家沟,准备东渡黄河,出兵山西,赴华北抗击日本侵略军。2月7日,已飞了一天的鹅毛大雪仍在飘飘扬扬,漫天飞舞。毛泽东素来爱雪,现在看到辽阔雄浑的北国雪景,纵目黄河上下,放眼长城南北,雪盖冰封,白茫茫浑无涯际,心情十分振奋,诗兴如潮起伏。当晚,在住处,一灯如豆,诗人伏在一张小炕桌上,写下这千古绝唱的词。
3、结合背景,熟读这两首词。
4、找一找古往今来的写雪名句
“千山鸟飞绝,……”
“忽如一夜春风来…” 
“窗含西岭千秋雪…”
……
字词积累
娄(lóu)  咽(yè) 莽(mǎng) 裹(guǒ) 分(fèn)外 妖娆(ráo) 逊(xùn) 
赵匡胤(yìn)  嬴政(yíng) 数(shǔ)风流人物

《忆秦娥·娄山关》
课前思考
1、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写霜晨行军的情景。
下阕:写过娄山关时的所见所感。
2、“意象”就是选用恰当的具体的物象作表征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即用“具象”表达“意向”,说一说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哪些意象?
上阕:西风、长空、雁叫、霜花、残月、马蹄声、喇叭声
下阕:雄关、苍山、残阳
研读课文:
1、“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渲染一种怎样的气氛?
交代了时间和环境。西风、长空、雁群、霜晨、冷月,凄冷的五个名词衬托出一种凄冷的气氛,也确定了上阕的基调——悲凉沉郁。
2、上阕仅仅是写景吗?除了写景外还写到了什么?
暗写景中人:(天色未亮,凄风冷月)红军披星戴月、跋涉风霜的战斗生活。含蓄刻画红军在艰苦环境里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