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6600字。以翻译检测促古文复习
——古文一轮复习谈 青岛二中 一、对考纲关于古文基本要求的理解
文言文阅读是历届高考的重要内容,也是高中同学复习中的一个难点,因此抓好一轮古文复习十分重要。其实考纲对古文基本要求很明确:
1、能阅读浅易的古文。所谓“浅易”,从文章运用的词汇来看,主要是文言文中的常用词;从文章出现的语法结构看,主要采用常见的文言句式以及一般性的词类活用等等;从文章的体裁看,主要是叙事、抒情,一般说理等形式(人物传记最多);从文章的整体风格来看,属于典范作品;从文章内容涉及的范围来看,同古代文化背景知识的联系不是很紧密,无需在阅读之前先了解过于复杂的背景材料。
2、能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所谓“能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具体讲,就是要掌握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偏义复词、同形异义等现象。所谓“常见实词”,应当是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一部分。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实词应当算作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实词。
“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一般是常见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共18个。
所谓“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中,句式主要是:判断句、被动句、成分省略和倒装句式,用法主要指词性和“词类活用”。
关于“翻译文中的句子”主要采用直译为主的方式。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之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同原文保持一致。历年试题的设置主要采用直译的方式,只有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3、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学生考试常见的问题
其实在高考文言文考试中,许多同学的得分率并不高;这一点,我们在平时考查中也很容易感觉出来。分析一下,学生失分主要出现在如下几点上:
⒈、缺乏语感,不能迅速推断并整体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⒉、实词积累偏少,又缺乏根据语境推断词义的能力。
⒊、对于古文常用的虚词,如矣、焉、且、乎、之、者、哉等的用法不详。
⒋、对于古文中常出现的语序不能很好辨认。对于省略的句子,不能迅速准确地推断补充。
⒌、对于古汉语联系不够清楚或不懂得古汉语修辞而翻译出错。
这些也很自然影响学生对古文整体的理解,因此,解题不能得心应手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三、一轮复习基本思路
作为一轮复习,主要指向自然是课文。重点是把握考纲要求中的阅读与理解两个能力点。以往古文复习,多是先给学生自由复习时间,然后教师讲解、归纳。这样的课堂沉闷,效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