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060字。
《我与地坛》教学实录1
世界上最伟大的声音 ——《我与地坛》课堂教学实录
师:(展示奥运赛场的视频)美国著名运动员卡尔•刘易斯以9秒99的速度夺冠,卡尔•刘易斯是数届奥运短跑冠军,也是世界上跑得最快的人。但卡尔曾经和一个中国作家会晤时说,你是一个真正的强者,你比我更强大。这个人是谁呢?这是在一个文人相轻的传统中,却得到异口同声颂扬的人!就是中国的传奇作家——史铁生。关于史铁生,同学们了解多少,谁来谈谈?
生1:我知道他是一个双腿残疾的作家,但却写出很多优秀的作品。
师:什么优秀的作品,能够列举一些吗?
生1:我知道他的代表作品是《遥远的清贫湾》,还有《我与地坛》等。
师:好,说得不错。知道史铁生名字的含义吗?
生(齐声):不知道。
师:要知道,作家身上的任何一个细节,常常影响到我们对他们作品的认知。作为当代最有思想的作家之一,史铁生这样解释自己的名字:“心血倾注过的地方不容丢弃,我常常觉得这是我姓名的昭示,让历史铁一样的生着,以便不断的去看它。不是不断的去看这些文字,而是借助这些蹒跚的脚印不断看那一向都在写作着的心魂,看这心魂的可能与去向。”这段话也是对他作品的最好的诠释。下面请同学们认真把课文默读一遍,读的过程中,要体会文章中蕴涵的深厚情感和哲思。
师:好,都读完了。我提一个问题,平常一篇散文,你们如何阅读?
生2:一般先是抓住文章的标题,把握住话题和整体。
师:好的,就依你的方法,你觉得这篇文章通过标题如何把握整体?
生2:《我与地坛》,应该是写地坛和我的关系,或者说是地坛对我的帮助和启示。这从第一部分很容易看出来。但第二部分好象是写“我与母亲”…… 师:说得不错,但第二部分为什么要写“我与母亲”呢?这个问题是这篇文章的关键,解决了它我们就可以一马平川。现在给同学们一段时间,请你们认真思考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好能从不同的层面说出道理。
生3:我觉得这两章是紧密联系的,从内容上来看,前者写“我”与地坛的故事,后者地坛成为背景,写在地坛这个大背景之下,“我”与母亲的故事;也可以说,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他感受母爱最多的地方,“车辙”和“脚印”的重合就是一个证据。
生4:从主题思想上来说,地坛帮“我”解决了要不要生的问题;母亲帮“我”解决了怎么生的问题。他们都给“我”生的启示。
生5:从构思上来讲,地坛是“物”对作者的启示,而母亲是“人”对作者的启示。我们甚至可以说,地坛是我虚化了的母亲,而母亲是我心目中的地坛。 师:说得精彩!还有哪些高见?
生6:我觉得第一部分是作者在追寻,第二部分是解答。我觉得这样理解,特别简捷,思路也特清晰。
师:有道理。刚才同学们从不同的侧面鸟瞰了文章的全貌,你们比较一下,哪一种思路进入课文更直接有效?
生(很多人):最后一种。
师:好,那就最后一种,路是你们自己选择的,无论如何艰难,你们也要走下去,对不对?十五年来,史铁生在地坛里苦思冥想,上下求索,那么,作者追寻的问题究竟有哪些?
生7:史铁生追寻的问题有三个。第一个是,我的身体是残疾了,我的生命是不是该就此结束?也就是我该不该去死?第二个问题是,既然生命是苦痛的,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出生?第三个是,我应该怎么去活?这是作者的心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