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20个字。
5.鲁迅自传
编写:刘天勤
知识盘点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筹办 衰落 学籍 彷徨
2.解释下列词语。
决意:
筹办:
彷徨:
光复:
3.下列句子中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
B.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历。
C.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
D.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
4.下列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听人说,在我幼小时候,家里还有四、五十亩水田。
B.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C.现在汇印成书的有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
D.这时才用“鲁迅”的笔名“Pen-name”;也常用别的名字做一点短评。
5.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试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⑴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变化)
⑵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居住)
6.下面两句话中,加点的词表达的语气和语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1)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
(2)我在留学时候,只在杂志上登过几篇不好的文章。
阅读在线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问题
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的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7.文中所说的“新文艺”指的是:
8.本段有一个省略号,它的作用是什么?
9.本段的段意可以概括为:
10.鲁迅改学医学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弃医从文的原因又是什么?
11.从鲁迅“弃医从文”的决定中,你发现了鲁迅的什么精神?
12.鲁迅的《自嘲》诗中有“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两句。结合自传,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