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340字。
鄂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崇阳县桃溪中学
2006年9月
1 《骆驼赋》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①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并能针对课文的主旨进行争论与探究。
③揣摩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刻画任务、表现主题的作用。
④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借物喻人的写法,并揣摩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能理解文中人物对生命的价值取向
教学过程
一、导向:
1、导语:介绍以前社会上争论的大学生为救粪农献身一事,引发学生的争论,导入课文的学习。2、揭示目标:
①积累字词和文学常识。
②分析文章结构,理清文章的思路。
③了解借物喻人的写法,正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感情,并能针对课文的主旨进行争论与探究。
二、自学:
1、自读课文后,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的左边,认识的同学就把拼音注上去。
浩瀚(hàn)蹂躏(rou lin)水渍(zi)褶皱(zhe)猝然(cù)勘探(kān)沙砾(lì)支撑(chēng) 枯涩(sè) 蹒跚(pánshān) 震撼(hàn) 盐碱(jiǎn) 档案(dàng) 仰天长啸(xiào)
2、积累下列词语:
浩瀚:广大
水渍:地面的积水。文中指水干后留下的印痕。
猝然:忽然。
皱褶: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压力而形成的连续弯曲的构造形式。
铭记:深深地记在心里。
蹂躏:践踏,比喻用暴力欺压、侵凌。
维系:维持和联系。
震撼:指心理受到强烈冲击。
袒露:毫无掩饰地表露;也指暴露,无遮盖;露在外面,没有东西遮盖。
耸立:高高地直立。
2、作者作品及相关知识简介:
肖复华,1950年出生于北京,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7岁离开北京到边疆,当修井工、调度员、记者、编辑,后上大学读研究生。曾任青海石油文联副主席,现任中国石油文联组织部副部长。已结集出版报告文学集《世界屋脊神曲》《啊!老三届》,散文集《风会告诉你》。曾获庄重文文学奖。
背景资料:《骆驼赋》是一片回忆性散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上个世纪50年代青海柴达木盆地的故事。主要情节是一支石油勘探队伍在戈壁上迷路,驼工范介民为抢救骆驼、寻找
2 《夏之绝句》 
教学设想  
简媜的散文是一种诗质散文,并不以见识广博、字句老辣取胜,而是以敏于感受、巧于构思、富于联想、精于炼字造句见长。这篇描写夏天生活的散文,充满着诗情画意。在学习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朗读,多感悟,切忌长篇大论地分析。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导人语设计  
可以联想与夏有关的诗句引人新课,也可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夏天的感受,从而引入新课。  
2.作者介绍:  
简媜,生于1961年,当代台湾散文女作家,作品以散文为主,风格多变,常于平凡中屡出奇招与险招。著有《水问》《只缘身在此山中》等书。被评为“当代台湾十二大散文名家”以及“散文二十家”之一。  
二、整体感受,把握课文基本内容  
1.学生自由散读全文,并疏通字词障碍。  
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  
骈俪 褶裙 涟漪 喧嚣 天籁 聆听 攫走  
2.学生自行摘抄优美词语。  
列举如下:  
清澈洁净 四面楚歌 鸣金击鼓 搁浅 屏气凝神 怅惘 不约而同 赏玩 浓阴  人迹罕至 幽深 呼朋引伴    天方夜谭 炫耀 乞求 心花怒放  
兴高采烈 明朗 旷远飘逸 胸臆 晨光朦胧 恍然大悟 了却 寂寂寥寥  
三、质疑探究,深入理解  
1.自行朗读课文。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