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500字。
换种方式教古文
——"古文四层次教学法"之我见
重庆云阳县凤鸣中学  陈绍清(404502)
在初、高中阶段,学生要学习多篇文质兼美的古文。这些反映古代生活的文章有的状其貌,有的抒其情,有的寓其理……
当前,在许多信息闭塞的学校,古文教学步入了两个误区:
一是教学过于简单。许多教师不在深钻教材、考虑教法、学法上下功夫,教学简单马虎。往往是采用如下方式进行教学:先把参考译文抄给学生,再把段落层次、主要内容、中心思想一古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最后布置习题,让学生在未深刻理解文意、主旨的基础上囫囵吞枣地背诵课文。
二是教学过于繁杂。从课题分析、作者简介、背景介绍、课文正音、文意疏通、内容讲解、中心分析、习题处理等,"千篇一律"地按此"程序"操作,教学方式极其呆板。
这两种方式都不利于当前的古文教学。因为它不光剥夺 了 学生参与"听说读写演"的实践活动机会,还扼杀了学生学习古文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笔者在教坛一直致力于古文教学的探索。现把在实践中归纳的"古文四层次教学法"介绍给方家,以求抛砖引玉。
第一、精讲巧练,突破"六重障碍"
依笔者之见:阅读古人写的古文,存在着六大障碍:一是文题分析的障碍:二是目标拟定的障碍:三是文意疏通的障碍;四是主旨探究的障碍;;五是迁移运用的障碍;六是课文背诵的障碍。笔者现以初中语文第五册第六单元《世说新语》三则中第一则《小时了了  ,大必未佳》的教学为例,具体谈谈如何实施精讲巧练策略,突破这"六重障碍"的。
之一、扣文题分析,训练"发问"能力
变"教师讲解文题"为"让学生围绕文题发问",这不光是一种教学手段的转变,更是一种全新教育理念的渗透。上课伊始,教者用极其简洁的语言诱导学生:同学们,看见《小时 了了  ,大必未佳》这个文题,大家心里肯定会有许多想法。欢迎大家开动脑筋大胆发言,把心中的疑问及感受说出来。结果,学生纷纷发问,课堂上"蛙声一片",学习的氛围十分浓厚。(此训练在起步阶段可能会有学生引而不发的现象。需要教者精心引导,甚至是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发问,一旦学生养成发问习惯,会一改课堂无人举手、死气沉沉的气氛。)
之二、抓目标导向,训练目标意识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靶子,一切教学手段都围绕它服务。当前,教学目标的拟定成了教师的"特权",学生无法染指。笔者却一反常态,让学生围绕单元提示、课文的阅读提示来拟定教学目标,真正把学生当作 学习的主人。根据学生的主动思考。教师的首肯,《小时 了了  ,大必未佳》一文的学习目标确定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