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2004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 文
本试题按2004年高考考试说明命制,对2004年高考复习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命题人:湖南省常德市一中 邓传辉  (415000)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飓风  遽然  拮据  前倨后恭  龙盘虎踞
 B.孤傲  辜负  沽名  呱呱而泣  怙恶不悛
 C.没落  陌生  蓦然  顶礼膜拜  秣马厉兵
 D.装潢  辉煌  彷徨  巧舌如簧  人心惶惶
答案D(D项加点字都读“huáng”A项:“据”音“jū”,其余加点的字都读“jù”;B项:“怙”音“hù”,其余加点字都读“gū”;C项:“膜”读阳平,其余加点的字都读去声。)
2.下列各组词语和熟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跋扈  遏制  霓虹灯  惘然若失  一言以蔽之
 B.椭圆  精悍  节骨眼  淹没无闻   万变不离其宗
 C.睿智  谩骂  金钢钻  沧海一粟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D.昏厥  喧嚣  协奏曲  老态龙钟   学富五车,材高八斗
答案A(B项:淹没—湮没,C项:金钢钻—金刚钻,D项:材高八斗—才高八斗)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要在城西修建立交桥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都非常关心这座立交桥将怎么建?那里的近千株树木将怎么办?
B.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宛延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这个经济协作区,具有大量的技术信息,较强的工业基础,巨大的生活资料、生产资料市场,较丰富的动植物、矿产、海洋、旅游等资源。
答案D(A项问号误用,B项顿号误用,C项《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书名号误用)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非典”的袭击非但没有使我国人民     ,反而增强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战胜困难的凝聚力。
 ②到记者发稿时,在这次煤矿瓦斯爆炸事件中已有16人遇难,4人失踪,     及善后工作仍在紧张有序地进行。
 ③     是公安机关,任何公共权力部门     不应该接受“具有利害关系的企业和个人”任何形式的捐助和馈赠。
 A.萎缩  抢救  不但也  B.畏缩  抢救  不但都
 C.畏缩  营救  不单也  D.萎缩  营救  不单都
答案C(①“萎缩”,指身体草木等干枯,也指经济衰退,“畏缩”指因害怕而不敢向前,应选“畏缩”②“抢救”指在危急情况下突击救护,其对象可以是能够直接救护的人,也可以是文化遗产等;“营救 ”是援救的意思,其对象是暂时遇到灾难急需救助而又不能直接救助的人。句中用于煤矿瓦斯爆炸后的失踪者,应选“营救”③句间不是递进关系,应排除表示递进关系的“不但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递交了承包治理这座荒山的申请后,我觉得自己当之无愧地将要成为这座荒山的开发者,心里十分激动。
 B.我是电脑迷,渴望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当爸爸把新买的手提电脑郑重地递到我手中时,我如愿以偿地笑了。
 C.记者在采访时发现,这个饭店洗手间的毛巾、手纸等经常被一些缺少公共道德的人顺理成章的占为己有。
 D.这个人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表示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可是一登上官位,就经不起利欲的诱惑了。
答案D(A“当之无愧”指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无需惭愧,用于有才能并已做出贡献的人,这里使用场合不当。B“如愿以偿”形容像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不能用来修饰“笑”,这里应为“心满意足”。C“顺理成章”本指顺着条理写文章就能自成章法,比喻说话、办事合情合理,不悖常理,这里用于悖常理之事,使用对象不当。D“信誓旦旦”形容誓言说得极其诚恳可信,这里使用正确。)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零公里汽车,是指出厂后直接销出或经专用运输车送到销售商手中,其行驶里程几乎为零。
 B.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对南京—西安铁路建设沿线地下文物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在堰墩发现西周中晚期的村落遗址。
 C.人脑库的建立,标志着人类对脑科学的探索,对人脑生理和病理的研究进入了崭新的水平。
 D.记住自己做过的错事是避免吃一堑长一智、重蹈覆辙的前提,一个人要想少犯错误,必须做到这一点。
答案B(A项“汽车,是指出厂后直接销出或经专用运输车送到销售商手中,其行驶里程几乎为零”缺宾语中心语,C项“进入”与“水平”搭配不当,D项“避免”与“吃一堑长一智”语意矛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